鉴赏:
《大武》是一首反映周朝古战争历史和周文化的舞诗,描绘了周武王伐纣的历程。由佚名创作的这首舞詩,最初只有三成,后来和《三象》合并成六成,具有独立表演和分开表演的可能性,因此名称也随之不同。虽然其乐曲已经失传,但舞蹈形式则有粗略的记录,能够大致描述其具体内容。
第一场舞蹈中,武王为首的舞者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演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表达了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然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未成熟,最终罢兵的情景。
第二场主演者扮演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现了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举国欢庆的情景。
正如王国维《说勺舞象舞》中所推测的,《大武》之六成是原先的三成和《三象》合并的,可在表演时分开,还可单独表演。这首舞诗描述了周武王伐纣的重要历程,展现了周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周朝强盛的国势,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