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行简

白行简(776年-826年)是唐代文学家,字知退,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也是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弟弟。他于元和二年(807年)参加进士考试,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位。 贞元末年(805年),白行简成为进士。随后,他与兄长白居易在江州相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随之入朝,并先后出任左拾遗、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职务。 白行简文笔清新优美,著有文集10卷,其文辞简约,风格与兄长白居易相似。他所作《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曾经被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石窟发现,带回巴黎,并由荷兰外交家高罗佩翻译成英文,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其他著作包括《李娃传》、《三梦记》等唐人传奇,以及名篇《滤水罗赋》。 白行简于826年逝世,享年50岁。

生平

开启了他在朝廷的政治生涯。

白行简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传奇。从贞元年间开始,他就在官场上崭露头角,先后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和东川节度使掌书记等职务,卓越的才华和政治头脑,赢得了许多人的赞扬和信任。

然而,在元和十二年,他的好友、东川节度使卢坦去世后,他毅然决定离开了东川幕府。他带着满腔的热血和不屈的精神,乘坐三峡水路归浔阳,并与他的哥哥白居易在江州相约,庆祝他们之间的重逢。这一段经历,在白居易的笔下,得到了美丽的描述,成为了他们之间难忘的回忆。

随后,白行简和白居易一起前往忠州,在那里继续深耕文学和政治事业。他们推崇诗歌和文学,相互诗赋,助力各自的创作。幸福快乐的生活使得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和工作,一同为唐朝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和十四年,白行简继续随兄回到了长安,开始了他在朝廷中的政治生涯。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胆略,成为了朝廷重要的官员,卓越的表现给予了朝廷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总之,白行简是唐代文学和政治事业中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不仅有着卓越的文学才华,还有着深厚的政治头脑,为唐朝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传奇人生也成为了后人引以为戒的楷模。白行简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先后担任了不同的职位,成就斐然。他任职主客郎中时,曾经积极推动礼部的改革,对于大量糜费的仪仗、钱粮、珍宝进行了节省,并规定了收为官员、送为外交的礼物品目,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备受赞誉。后来,白行简又前往荆南,担任了长史一职,因善于治理而受到赞誉。

在他的执掌下,荆州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历史上也记载了他一系列的政绩和清名,晚年荐举状元前来见他,行简说:“如今以诸君方正才气,论取一官不难,但要言行全善,老成持重,不失清白,这才是难事。”他以上好的品德要求年轻人。

白行简治国有方,对待人亦是谦和有礼,广纳人才,关爱民生,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官员,更是一位高尚的道德楷模。他因祸得福,临走前,给一位好友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人生在世,总是有得有失,留下自己的清白才是最重要的。”

白行简的逝去,不仅是长安朝野的损失,更是中国历史的损失。对于白行简,历史的评价是:他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清白淡泊、忠于职守的形象,是当之无愧的清明官僚。 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