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典故:
士,归京任职。但是湘灵的影子一直萦绕在他的心中。他曾经写过《琵琶行》等许多关于湘灵的诗歌。即使在京城,他仍然每每怀念她,写下了《长恨歌》等脍炙人口的诗作。最终,在他45岁那一年,湘灵也已经年逾半百,两人终于再次相见。不久之后,两人便结为夫妇,过着幸福的生活。白居易也因为湘灵的诗作而名扬海内外,成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也曾经说过:“一生多少得瑟名,满腹诗书如白发。只缘爱慕谢娘子,何妨吟啸七十翁。”可见他对湘灵的深情,已经伴随了他的一生。长篇长诗《长恨歌》,诉说自己和湘灵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观念的反思和对爱情的坚守。这首诗一经问世,就广受欢迎,成为唐代最著名的爱情长诗之一,流传至今。
白居易在诗中写道:“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表达了自己对湘灵的爱慕之情,同时也对母亲的冷漠和封建观念的压迫表示不满。他认为爱情是自由的,不应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束缚。
在《长恨歌》中,白居易将湘灵塑造成一个美丽、纯洁、贤淑的女子形象,她的美丽动人,又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给白居易带来了巨大的启迪和感染。他在诗中不断为湘灵歌颂,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深深依恋和思念之情。
白居易和湘灵的爱情故事虽然没有得到美满的结局,但他们的坚持和追求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作品,为广大人民树立了自由平等、珍视爱情的正面榜样,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纵筝,直到夜色深沉,方才宾散。而在这些宾客中,有一个名叫樊素的女子,被白居易深深地吸引住了。
樊素小蛮,出自闽中富贵之家。眼看到了三十岁,却仍未嫁。樊素和白居易一见钟情,他们的恋情一度十分甜蜜。白居易在诗中称她为“小蛮”,而樊素也经常给白居易写情书,其中一封写到:“从遇见到相知相爱,我等得太久,等到了该年华倾颓的年纪。”
虽然樊素与白居易的感情渐深,但樊素的家人却不同意他们结婚。樊素的家人觉得白居易家里贫寒,而且他们的年龄相差太大,不适合在一起。樊素的父母最终催促她嫁给了一个富家子弟。这对爱侣的恋情因此而告终。
白居易对于失去樊素的感情不能自拔,他在诗中写到:“寻常游赏跻寻尽,已畏娇莺噪庭除,生来不待一声狂,牢愁内殿谁能度。”他永远也忘不了樊素,直到在杭州任满回洛京的时候,他看到了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这段悲剧般的爱情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