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
诉世态炎凉之句,被誉为“孟贾诗派”。
孟郊,字子冲,是唐代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被视为“元和体”的代表之一。在唐朝时期,他的诗歌被认为是“清奇僻苦”的风格,而且大多数都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的疾苦。
他以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而著称。他所创造的“元和体”也是唐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孟郊的诗歌不但风格独特,而且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诗歌,也有细腻感性的作品,深得当时的文人和民众的喜爱。
孟郊的影响在唐代并不是很显著,但在宋代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宋代诗人梅尧臣、谢翱在创作中都受到了孟郊的启发,他们的作品也因此具有了独特的风格。此外,在明清时期,还有许多文人对孟郊的诗歌进行了解读和评价,孟郊的诗歌才逐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孟郊的诗歌评价也存在争议。持褒义论的文人,认为他的诗歌深刻独到、语言精练,像贯休、黄庭坚等人都对他的诗歌高度评价;而持贬义论的人则认为他的诗歌过于苦涩独特,像苏轼、魏泰、王闿运等都对他进行了批评。
无论如何,孟郊的诗歌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容都让他成为了一个不可替代的文学之人。虽然他的诗歌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被边缘化,但他最终还是被认为是唐代文学中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独秀、周德清、胡宗宪、张抡等多位学者之注释,对于研究孟郊诗歌颇有助益。
孟郊的诗歌既工于叙事,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观。例如《登科后》一诗,曾被称为唐代政治诗的典范,其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瘦尽身”这一句便生动地描绘了孟郊建功立业之后,内心所向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此外,孟郊的诗作还常常反映出其关注社会道德风气的思想。例如《登科后》中“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一句,便默示着孟郊对于人生意义的反思和深刻认识,期望人们能够明白生命的本质,认真对待每一天的生活。
总而言之,孟郊的诗歌在唐代诗歌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其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以及对于社会道德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为后世诗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延杰的《孟东野诗注》是对孟郊诗歌的注释和解读,对于理解孟郊的诗歌创作和思想有很大的助益。夏敬观则选注了孟郊的诗作,并在注解中加入了他对孟郊人生和文学风格的评价。两部著作都对后人研究唐代诗歌以及孟郊的文学成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孟郊是唐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反思。在他的创作中,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强调个体感受是他的标志性特点。他既受到古代诗歌传统的影响,也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他的诗歌以情感、意象、意境为主要表现手法,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孟郊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多次受到贬谪和流放,遭受了许多的磨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作和追求,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信念。他的坚韧不屈、不畏艰难的精神,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韩愈在《贞曜先生墓志铭》中对孟郊的评价是:“其所著文,究难究劣,唐之绝句,以纯熟见称。”这是对孟郊为文学界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肯定。旧、新《唐书》中也都有孟郊的传记,记载了他的生平和成就。而夏敬观的《孟东野先生年谱》和华忱之的《唐孟郊年谱》则详细地记录了孟郊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轨迹,为后人研究孟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在唐代诗歌的历史长河中,孟郊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文学明珠。虽然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他的创作精神和思想内涵仍然对后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和人生追求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朝诗人,有诗囚之称。代表作品《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