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贯云石——兼具诗人与散文作家的元代文学巨匠
贯云石(1286年-1324年),原名小云石海涯,是元朝畏兀儿人,同时也是一位精通汉文的文学家。他以其出色的才华和杰出的作品获得了不少的赞誉和荣誉,并被誉为元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据蒋一葵《尧山堂外纪》的记载,贯云石的父亲名为“贯只哥”,因此,他以“贯”作为他的氏,取名“小云石海涯”,自号“酸斋”。当时,他和号“甜斋”的徐再思齐名,都以擅长乐府而闻名,二人被称为“酸甜乐府二贯”。
贯云石曾经担任过翰林学士一职,其深受汉族的思想和文学的影响。他喜欢江南的风光和人情味,向往宁静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甚至辞去了官职,选择隐居江南。
贯云石所创作的作品数量颇为丰富,代表作包括《浮生六记》、《离骚译注》等。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脱俗、流畅自然而著称。《浮生六记》则是历史上的一部古代散文小说,记录了作者的成长、生活和郁郁不得志的爱情。从这部小说中,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深情、对生命的热爱,也能感受到他对自由与理想追求的执着。
贯云石的诗歌作品,和其散文一样动人心魄。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田园牧歌、豪放派、爱情与离别等等,但是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关于人生和心灵的诗篇。他的诗作在内容上厚重典雅,表现出独特的思想和个性魅力,在形式上也富有变化,不同于传统诗歌的呈现方法。
总的来说,贯云石是一位文学才华横溢的元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精神与思想卓然超群。他融汇了中华文化的精华,让自己的作品成为当时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不论是散文还是诗歌,都被誉为元代文学的瑰宝,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史书记录,“芦花道人”李之仪生性豁达,好交友,尤其喜欢和文化人士交往。他在钱塘卖药期间,因为对音乐极其热爱,便开始创作散曲。李之仪的散曲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他所创的曲调,如“东篱乐”,“月光光”,“圆圆万寿桥上”,流传甚广,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宝库之一。
另外,李之仪的散曲受到了许多文化人士的赞赏,举例来说,南宋文学家陆游曾经评价他的作品:“跃然波上之妙,岂所谓工琢乎?其情自然,其韵自清。”明代文学家艾天柱也曾称赞:“芦花道人之德音,沉静深远……江南名篇之一也。”
至今,李之仪的散曲仍然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传唱,代表了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一种珍贵传统。
贯云石简介: 贯云石(1286~1324),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仁宗时袭父荫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