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筑:
机关设在绍兴,当时的巡抚廖俊曾经重建了贺秘监祠,并恢复了原名。此后,贺秘监祠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
贺知章是我国元代著名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生于南宋,卒于元代,因为他出生于当地,所以贺秘监祠成为了他的故居。贺秘监祠现在是一个以贺知章为主题的博物馆,展示着他的生活、事业和思想精华。
贺秘监祠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周围环绕着池塘和青山绿水,景色优美宜人。馆内的陈设既有贺知章的文学作品,也有他的书信、草书、绘画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品,全面展示了他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馆内的最大特色是“贺知章书房”的陈列。据说这是当年贺知章用来读书、写字、治理的地方,现在还原了当年的陈设,使人仿佛进入了古时的书房。这里收藏了贺知章的文学作品、书信、日记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
贺秘监祠还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展览——“贺知章的清明上河图”。这是一幅以贺知章漫步清明上河图的油画,作者是著名艺术家李可染。这幅画用现代艺术手法表现了古代绘画的意境和神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贺秘监祠中,你还可以欣赏到音乐、诗词、书画等多种文化艺术表演。这里的展览和活动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给人们带来了深入思考和体验的机会。
贺秘监祠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展示贺知章的文学成就,更在于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一个历经千年的古老建筑,贺秘监祠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是一所值得人们珍视和传承的文化遗产。25年)的韩元吉所撰写的《答徐铉纠正北夷论》,以及元代的《荆湖南山图》等文物。
据说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邱修馆舍的诞辰,当地居民会在祠堂内举行祭祀仪式并烧香祈求平安幸福。
除了历史文化价值,唐秘书监贺公祠的建筑设计也有独特之处。建筑采用传统的“三开间”的布局,正殿采用悬山式砖雕嵌说法,门侧的砖雕花饰也精美绝伦。整个建筑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一座值得珍视和保护的文化宝藏。
唐秘书监贺公祠的存在,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处祭祀场所,也为游客们提供了一处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机会。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珍视和保护这样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和传统文化。年(公元744年),享年86岁。他是唐朝大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书法家和画家,尤以他的书法和绘画闻名于世,被誉为“书圣”和“画圣”。
贺知章的墓主体建筑为五进殿式墓,墓址规模较大,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墓区内有祭祀、祈谷、供品、墓碑等附属建筑。墓碑为方形,高达3米,是明代雕刻家所制,水平、竖直线条流畅,构图布局严谨,字体挺拔工整,真伪性极高,是极具价值的文物。
墓区内还有一座祠堂,名为“重建逸老堂”,是吴潜撰文,张即之书,元至正二十年刘仁本撰文,史铨书,周伯琦篆,徐仲裕刻的碑刻,系明代纪念贺知章的文物。祠堂内供奉着贺知章的神像和牌位,是当地百姓祭祀祖宗和颂扬贺知章的重要场所。
贺知章虽已逝世千年,但他的书画作品和文学成就仍然深受人们推崇。墓碑和祠堂成为人们追思贺知章的重要文物,也成为研究唐代文学文化的重要资料。改名为贺章村,以纪念贺知章。如今,贺知章墓成为该村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贺知章墓外,贺章村还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贺氏大院”。这座大院由贺章村的贺氏后裔修建,占地面积广达数千平方米,是当地最大的私人民居之一。大院内部别有洞天,设有亭台楼阁、草木葱茏的庭园等,颇有江南园林的韵味。
此外,还有贺章村的“贺桥”和“章桥”两座古桥。这两座古桥均修建于明代,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仍然保存完整。贺桥古桥长约80米,宽约3米,是横跨一条小溪的石拱桥,由于古桥造型古朴,引人遐想,常被摄影师们用作取景地。章桥古桥则是一座木拱桥,形似一条小龙盘旋在溪上,因此被称为“章龙桥”。
综上所述,贺章村是苏北地区一个古色古香的小村庄,这里既有文化名人贺知章的后裔,又有典雅精致的古建筑和美丽迷人的自然景观,是一处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此外,贺堌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当地会举行盛大的贺堌集庙会,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参与庙会活动,如赛龙舟、擂鼓舞狮、跳秧歌等。这些活动不仅是贺堌集的文化遗产,更是当地百姓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承。
此外,贺堌集的美食也十分有名。当地居民以烤鸡、酥肉、烤肉串等为代表的传统美食,在当地乡间民间广受欢迎,成为了贺堌集的一张名片。
尽管经历了多次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摧残,贺堌集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仍然得以保存,成为了当地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未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相信贺堌集的魅力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出生于唐初越州(今绍兴),祖籍是汝南(今属河南)。贺知章以绝句见长,被誉为唐代绝句大师。他的作品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还有大量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富有诗情画意。 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咏柳》和《回乡偶书》两首诗,被誉为绝句中的经典之作,流传千古,至今仍被人们所传诵。此外,他还创作了不少其他的优美绝伦的诗歌作品,共收录于《全唐诗》19首。 贺知章晚年回到家乡萧山,安享晚年。他的去世时间据传是在唐天宝十三载(744年),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