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洪皓:宋朝名臣“苏武”
洪皓,江西乐平人,生于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其父为乡绅,家境富裕。 洪皓年少时便才华出众,能诗善文,习书法,学问广博。他于建炎三年(1129年)任宁海主簿、秀州司录。同年,南宋高宗想迁都至建康(现南京市),以躲避金军,而洪皓上书劝阻,并因此受到高宗的重视。高宗特别赏识他,擢升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不料被金国拘留了15年,直到绍兴十三年(1143年)才得释放,回到南宋。
在金国期间,洪皓忍尽耐心,用其卓越的才智和风度化解了多次的危机,保护了宋朝的利益。 洪皓有一句名言:“交情之厚,应分之义;志力之卓,尽处之情。” 他过人的胆略和高尚的品德为他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佩和尊重。时人将他与汉朝名士苏武相比,称之为“宋之苏武”。
洪皓归来后,历任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此外,他主管台州崇道观,并于卒后谥号为忠宣。 洪皓一生著述丰富,共著有《鄱阳集》四卷和《松漠纪闻》二卷行世,但现如今已失传。 另外,他的许多作品被收录于《新辑集外诗》中。
洪皓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卓越名臣,他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朝廷和民众的尊敬和爱戴。他也是一位文化名流,文学才华、书法造诣、学识广博,颇具影响力。他的故事和言行对于今天仍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启示。
洪皓简介: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他历任台州宁海主簿和秀州录事参军等职务。洪皓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志士,他不仅政治才华出众,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是“容斋二十四友”之一。他的词作清新俊逸,率真自然,尤以抒写人生苦乐得失为其特色。据《全宋词》统计,洪皓共有词237首。 关于洪皓的出生和死亡,目前资料记载较少,不过在考古发掘中有发现与洪皓生活和创作有关的文物和遗迹。而根据历史学者的推测,洪皓应该生于1088年左右,卒年大概在1155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