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赏析:
郑文宝的《柳枝词》写离恨,运用反衬手法,通过描绘“画舸”、“春潭”等美景并寄托离别之情来展现作者的不舍。在诗中,作者还通过“酒半酣”这一生活场景来表现他对别离的悲伤和无奈。同时诗中出现的“亭亭”一句也暗示了柳树,结合诗题“柳枝词”,隐含了惜别之意。此外,诗中还有珍重友谊、排遣离忧的情感,以及无情画船带行人离去的描写。
整首诗通过巧妙的描写和寓意,将读者带进离别之情,进而引起读者对于生死别离的深刻思考。在作者的笔下,离别时的不舍、友谊的珍重和排遣离忧的措施都被细腻地呈现出来,令人感同身受。同时,通过柳树、画船等意象的运用,诗歌更增添了离别之情的感染力。
总之,《柳枝词》是郑文宝的一首优美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含蓄的语言以及富有情感的表现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离别的不舍和珍重友谊的真挚之情,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静美的春江送别图。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在北宋开宝八年(975)之后,郑文宝作为南唐的一名文人,本应该是随着南唐的灭亡而失去了文人身份。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沦为无业游民,反而得到了宋朝廷的录用。宋廷任命他为广文馆生,这是一种类似翻译官的职位,负责撰写翻译、注释和编辑文化书籍。
在此期间,郑文宝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诗作,其中就包括了《客舟》这首诗。这首诗是他在运河之上、隋堤之畔的一艘客舟中所作,抒发了他当时的离情别恨之情。
运河是南北方商贸往来的重要水路之一,而隋堤则是运河沿线著名的风景区域之一。在诗中,郑文宝以客船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与隋堤、运河的景色相融合,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思念和留恋之情。这些情感虽然源于作者的个人体验,但却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感,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进而引起对人生离别和流浪的深深思考。
总之,郑文宝作为南唐文人的身份在宋朝仍然得到了认可,并发挥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客舟》这首诗作就是他在宦途中所感所叹、对离愁别恨的发泄和表达,体现出了他优美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内心体验。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高高:形容极高,相当于“十分高”。
画船:指赏花、游览或宴会时所乘坐的小船。
系:用绳子或链子使物体固定在某处。
春水:指春季的河水或湖水,也可以指春天里清澈明亮的水面。
等:等候。
游子:指离家外出的年轻人。
别离:分别离开,指离别的情景。
酒:这里指离别时喝的酒,与祝福或倾诉心声有关。
情意:情感和思念之情,指游子对家乡的情感。
惜别:怀念离别前的时光和人物。
可不管:不理睬,不关心。
烟波浩荡:形容景色迷离、变化多端。
驶向:行进,船行向某个方向。
江南:中国南部的地区,古代文学中一般指江南地区。
注释:
这首诗以画船为象征,表达了旅人的离愁别恨,以及物换星移、人事如梦的感叹。画船高高系在水边,宛如一个美丽的符号,象征着旅人的离愁别恨和等待。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江河波涛,它都默默承载着,驶向游子最向往的地方——江南。同时,也表明了古代诗人对南方的向往和眷恋,以及对离别的思念和留恋之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郑文宝简介: 郑文宝(953~1013)是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他的字叫做仲贤,又有一字伯玉,出自郑彦华的家族。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他中了进士,拜徐铉为师。之后,他开始在南唐朝担任校书郎,并历任过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等职位。 郑文宝以诗、书、琴闻名,其中篆书更是他的特长。他的诗风格清丽柔婉,作品中常常带有深刻的警句。他的才华备受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的赞赏。他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作品,其中《江表志》是他写的一本关于福建历史的志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地方志的经典之作;而《南唐近事》则是他在南唐任职期间所写的一部历史著作,内容涵盖了南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