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创作背景:
柳开、创作背景、北宋初年、国家统一不久
[[1](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987500)][[2](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5%AE%8B/396063)]
柳开所创作的这首诗篇是在北宋初年,当时国家统一不久,国力渐长,主要对抗势力便是北方少数民族契丹等。作者当时怀着报效国家之志,创作了这首富有时代气息和爱国热情的诗篇。在这个背景下,柳开用自己的文学才华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勇健善骑射的形象,通过高度的赞颂和抒发,表达了对于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的殷切期盼。
北宋初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该时期,是中国政治文化逐渐稳定的时期,也是文化艺术得以蓬勃发展的时期。同时,在北边,势力庞大的北方少数民族契丹等成为了中国统治者的主要对抗势力。柳开身处这个时代背景之中,他在努力追求自己文学方面的成就的同时,也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和命运。
在这个历史时期的背景下,柳开创作了这首《塞上》的诗篇,他深情地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健壮勇敢的形象,抒发了对于民族英雄和壮美草原的景仰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祖国强盛的渴望和报效国家的决心。这首诗作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文人赋予文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充分彰显出对于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谊。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本篇诗歌赏析以佚名《塞上》为主要对象,描绘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勇健善骑射的形象。在广阔的草原上,数百名健壮的马背勇士纵情驰骋,这时一枝响箭飞向云霄,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羡慕。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将这一场景深刻地印刻在读者的心中,让人感受到北方少数民族豁达、勇敢、坚韧的精神风貌。
诗中首先用“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描述了箭矢的飞行状态和环境气氛,箭矢以其高速和刺耳的响声,在晴空下飞驰飘逸,同时展示了少数民族善于骑射的技艺,彰显出他们勇猛果敢、不屈不挠的品质。
而接下来的“凝神远望,片霭轻烟气罩身”则更加突显了这场景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大家即使是在狂风骤雨中也能集中精神、保持镇定,完美地展示出团队协作和自信心理。除此之外,“片霭轻烟气罩身”则描绘了草原上的自然风光,给这一幕增添了几分神秘和优美。
此时,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少数民族的羡慕和敬佩,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景色的那份热爱。作者运用真实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展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英勇形象和草原的壮丽景色,影射了他们对于激情、自由和荣耀之路的追求,使本篇诗歌显得极富感染力,让读者为之振奋和感动。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柳开、响箭、草原、外族骑士
响箭鸣叫着冲上云霄,草原之上无风,天地间一片安宁,显得响箭的声音更加清脆洪亮。数百个(有着碧绿眼珠的)矫健的外族骑士纷纷提着带金勒向云端看去。
补充
译文及注释详情»
柳开简介: 柳开(947~1000),北宋散文家,原名肩愈,字绍先(一作绍元),号东郊野夫;后改名开,字仲涂,号补亡先生,出生在大名(今属河北)地区,生于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开宝六年(公元971年)考中进士,后历任州、军长官,殿中侍御史。 柳开提倡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力图复兴古道、述作经典,反对宋初的华靡文风,成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作品文字质朴,注重古文的规范和秩序,对于语言的运用较为严谨,但有时过于枯涩难懂。他的代表作有《河东先生集》,其中记载了他的多篇散文。此外,柳开也是一位有诗才的文人,现存八首诗作。 柳开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当时的高度评价,他被誉为“古文运动之先锋”,对于后世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