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鉴赏:
羽兵败之后,他前去投降项羽,表面上是要求归还自己的领地和财物,实则是故意混入敌营,潜心寻找机会。最终他成功夺取了项羽手中的兵权,成为天下英雄。可以说,刘邦虽然也有野心,但他更加狡诈,懂得运用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与此相对,项羽则更加率真、豁达。
另一层则是从治国方面比较。王象春认为,刘邦在夺取天下之后,能够借鉴秦朝的经验,推行以人为本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并且致力于减轻百姓的负担,深得人心;而项羽则缺乏治理才能,只能掮起枪棒,在进攻关中时失去了人心,最终导致了失败。
王象春的这首诗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很有洞见,其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从功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刘邦和项羽的不同之处,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同时,他也表达了一种价值取向,即真正的英雄应该在战争和政治中都表现出才华和胆识,而不是单纯依靠武勇或者阴谋诡计。这些观点在当时的中国文人中颇为流行,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化发展。
鉴赏详情»
注释:
这篇注释是对诗歌《登鹳雀楼》相关信息的整理和补充:
1. “一作辋川六言”:指该诗的原始版本标题为“辋川六言”,后来被改为“登鹳雀楼”。
2. “北里南邻”:此处引用了唐代诗人左思的《咏史八首》中的一篇。这篇诗写就了唐代京城长安的景象,其中“南邻击钟磐,北里吹笙竽”描述了市内南北两端各有一座大钟和竽箫之乐器。
3. “珂”和“底”:珂是一种古代玉饰;底是指装饰在珂上的玉坠。
4. “崆峒”:是一座山名,传说中的古仙人广成子曾在此居住修行。
这些注释丰富了我们对诗歌中所提到的人物、地名、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了解,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注释详情»
王象春简介: 王象春,明末文学家,原名王象巽,字季木,号虞求,别号山昔湖居士,是清初文学家王士祯从祖。他生于新城(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曾任南京吏部考功郎官职。但因为他坚持言辞刚直,直言敢谏,不屈服于当时的腐败政治环境,最终遭到免官,回归家乡田园生活。 王象春才情过人,诗词文集包括《齐音》(又名《济南百咏》)和《问山亭集》。其中,《齐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诗文集,主要收录了他与齐州学者“前后七子”互诗的作品。这些诗歌以其朴素、清新、含蓄的风格,表现出王象春的独特艺术风貌和文学才华。 王象春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物,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感悟。他的诗句朴实自然,充满了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