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译文及注释:
未曾学会牵牛的方法,该如何才能与织女相会呢?每年都向人间求取巧艺,却不知道人间的巧艺已经很丰富了。
注释:
未会牵牛意若何:指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故事,牛郎不会牵牛,不知道如何与织女相会。
须邀织女弄金梭:须邀请织女来相会,一起玩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每年都向人间的巧匠乞求技艺。
不道人间巧已多:不知道人间的技艺已经很多了。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杨朴的《七夕》一诗深受喜欢唐诗的读者欣赏。他展现了一种主理的诗歌风格,这种风格常常被认为无法与唐诗相提并论,但是如果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哲学思想,那么这种诗歌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这首诗以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神话为背景,但却不同于传统对神话的理解。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个故事的看法,“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他质疑牛郎为什么非得请织女来帮忙,这种怀疑在传统故事中是几乎没有出现过的。这两句奇特的语言为诗的结尾打下了铺垫,让读者保持了一定的悬念。
接下来的两句话“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则表达了诗人的看法,即人类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技艺和能力,无需依靠天上的仙女来获得聪明和智慧。这两句话巧妙地将神话故事和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与神的关系的创新性思考。
总之,杨朴的《七夕》以其独特的理性思考方式和清新的语言风格脱颖而出,为读者带来了新鲜的感受和启示。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七夕节的诗歌,但具体出自何年何地已经无从考证。据传统节日习俗,七夕节是中国传统情人节,也称为乞巧节。而这首诗正是以乞巧为主题,反映了当时对于妇女在男权社会下的弱势和压迫所做的讽刺。
七夕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源于中国古代仙女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寓意着美好爱情的实现。传说中,牛郎和织女每年在农历七月七日在银河相会,此时妇女们会向织女乞求智慧机巧,称为“乞巧”。因此,七夕节也被视为中国的“情人节”。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咏叹七夕的乞巧来讽刺周围的尔虞我诈,表达了对于人间丑恶现象的不满。其中,对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的关注,更是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这首诗作为一篇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习俗的文学作品,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参考。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杨朴、织女、牛郎、梭织布
如果织女不是见到牛郎她会怎么样?我愿意与织女共同弄梭织布。期盼年年岁岁这样度过,其实在人间这样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过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罢了。
注释:
- 织女:传说中的仙女,与牛郎相爱后被玉帝责罚分离,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鹊桥相会。
- 牛郎:传说中的牧童,与织女相爱后被玉帝责罚分离,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鹊桥相会。
- 弄梭:用梭子穿插经线,从而使纬线与经线交织,产生织物的过程。
- 布:织物,由纵横两条或多条纤维互相交织而成,分类有棉布、丝绸、毛料等。
补充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二:
杨朴、汉字译文、注释二、牵牛星
在未曾相会的时候,牵牛星的心意,不知怎样[[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B3%E9%BC%93%E4%BA%8C)],据我替他设想[[1](https://translate.google.com/?hl=zh-CN)],须要邀请织女星来,弄那织棉的金梭子。年年的赐给人问的许多巧,却不知道人间的巧事到底有多少。
注释:
- 牵牛星:又称天鹰座α星,是夏季大三角中的一颗明亮恒星[[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B3%E9%BC%93%E4%BA%8C)]。
- 织女星:又称织女座β星,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与牵牛星相对[[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B%87%E5%A5%B3%E5%BA%A7)]。
- 设想:推测、猜想[[1](https://translate.google.com/?hl=zh-CN)]。
- 金梭子:古代制作轻薄锦缎所用的织机工具[[1](https://translate.google.com/?hl=zh-CN)]。
- 巧事:指奇妙的事情[[1](https://translate.google.com/?hl=zh-CN)]。
译文及注释二详情»
杨朴简介: 杨朴(921~1003)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布衣诗人,字契元(一作玄或先),自号东里野民。他出生于新郑东里(郑韩故城内)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自幼好学,喜欢写诗。然而,他性格恬淡孤僻,不愿意做官,一生都隐居在农村中。 杨朴常常独自骑着牛到县境的东里和郭店之间游走,他喜欢到草茂林密幽僻静的地方,静心思考。每当他得到了妙辞佳句,就会立刻拿起笔来写诗。据说他曾经独自带着手杖走进嵩山的险峻处,构思出100多篇文赋。 当时的士人学子都很喜欢读杨朴的诗文,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给人以启迪和启示。他的诗文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