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译文:
尊敬的各位兄弟:
本人在官场做了三十多年,官职已经达到最高水平,但是却没有在学业和品德上取得任何成就。如今年事已高,只有伤心悲叹,深感惊恐和惭愧。现在我将要永别,特将以下四条指示传授给你们。
第一,当一个人独处时,应该谨慎思考、言辞和行为,这样才能在社交中无愧于心,保持平和安定。人生中修身养性,学术道路最难的是心境修养。而在独处时,更需要谨慎思考、言辞和行为。只有这样,在社交中才能问心无愧,对天地良心和鬼神负责。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做过不正之事,则会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愉悦的情绪。按照这条原则,可以实现自我完善和积极进取,也是成为一个正派人物的基础。
第二,以恭敬的态度对待人、事、物,可以增强身心健康。内心温静一体,外表整齐严肃,这是对待人、事、物的恭敬态度。如同去拜见尊贵的客人,或者祭祀祖先时所表现的恭敬之情。如想通过掌握的知识来安抚百姓,则必须做到严谨仔细。
译文详情»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是清朝晚期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散文家。他在晚清期间,推行新政、整顿军队,对维护清朝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国藩早年考中秀才,后曾投笔从戎,参加平定太平天国起义的战争,并创建了湘军,成为湖南省的军事领袖。曾国藩在政治上主张“中法平等”,倡导短期内发展经济,加强军备,力图维护清朝政权。他还倡导道德伦理,提倡家风,被后人誉为“家教之祖”。曾国藩是散文家,他的散文以叙事为主,注重情感表达,被称为“湘乡派”的创始人。他著有《曾文正公全集》等多部作品。曾国藩在晚清政治中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如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并被封为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他于1872年逝世,享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