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妻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译文及注释:
王翱的女儿嫁给了畿辅某官做妻子。公夫人非常爱女儿,每次迎娶女儿,婿家都不肯让女儿回去。公夫人很生气,对妻子说:“如果王翱长官调我去京城,那么你就可以每天侍奉你的母亲了。再说,调动我就像落叶一样容易,为什么要舍不得呢?”女儿把这话告诉了母亲。夫人一晚上设宴,跪在公面前请求。公非常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然后出去,驾车住在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婿子最终没有改变态度。
注释:
畿辅:指京畿和辅国(今河北省南部)。
恚:愤怒。
长铨:指官职高升。
朝夕侍母:指每天都能陪伴母亲。
振落叶:指像落叶一样被迁移。
吝者:指有什么舍不得的。
译文及注释详情»
启发:
在现代社会中,公正、公平、公开的治理已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秉持这样的价值观,执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弘扬正气。
作为一个公职人员,无论身为朝廷中选拔官吏的长官,还是基层公安局的干警,在执行工作时都应该坚持秉公处事的原则。王翱作为长官,纵然可以轻松地调动女婿的工作,但他选择了坚守公正原则,不为家人谋取私利。这种高尚的品质和做事方式,不仅体现了王翱作为一名官员的专业素养,更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2004年因公殉职的河南登封公安女局长任长霞身上。她在处理当地治安问题时毫不畏惧地面对黑社会团伙,身体力行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她在整顿当地治安局面的两年间,铲除了多个黑社会性质的团伙,还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好评。
在当今社会,人民对于公正公平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关有着更高的期望。这意味着每一位公职人员都必须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公道、公正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公职工作者的职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在执行公务时坚守高尚的品质和道德观念,也可以树立起领导榜样、为大众所效仿的典范。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加强对于公正等价值观的推崇与践行,让秉公、公正、公平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文化基石。
启发详情»
译文及注释: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次要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他愤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叶,有什么可吝啬的呢?”
注释:
1. 王翱:中国南北朝时期文学家、书法家。
2. 官员:指古代从事政治和行政工作的人员。
3. 女婿:女儿的丈夫。
4. 选拔官吏:指选拔政治、文化或经济方面人才担负官职的制度。
5. 调职:指官员由一处调任到另一处。
于是女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门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注释:
1. 几案:古代家具之一,桌面低矮平整,多为方形或长方形。
2. 朝房:官吏在任时的住所。
3. 调职:指官员由一处调任到另一处。
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翱简介: 王翱(1384-1467)是明代著名大臣,字九皋,出生在今天的河北省盐山县王帽圈村。他在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大理寺左寺正,随后被左迁为行人。宣德初年,他被擢升为御史,英宗即位后,王翱被升为右佥都御史,并出镇江西,积极打击贪污腐败,整肃政治局面。七年冬,他还担任督辽东军务的职务。景泰四年,他成为了吏部尚书,接着在天顺年间继续担任这个职位。他的忠诚和才干受到了英宗的赏识,被称为“先生”,并历仕七朝,辅佐六帝。王翱在一生中始终保持正直廉明的作风,为官清廉,深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他的去世被谥为“忠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