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解析:
严密,论点明晰,逻辑性强。通过对唐顺之的《信陵君救赵论》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古典文学欣赏中,不仅要欣赏语言之美,更要重视作者的立场和论点。在文章开篇,唐顺之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但在紧接的第二段中,笔锋一转,唐顺之指出了信陵君救赵的真实动机,并且将矛头指向了魏王本身,说明信陵君窃符救赵之计所以能成功,魏王本身也有一定疏漏。通过辩证法的运用,唐顺之将论点详加阐明,使全文更加严谨、无懈可击。因此,通过深入分析唐顺之的《信陵君救赵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欣赏的深刻内涵。
解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评论者拿盗窃兵符一事做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凭这一点还够不上拿来责罪于信陵君的哩。
- 盗窃(dào qiè):偷窃、盗取。
- 兵符(bīng fú):古代将领指挥军队所使用的带有特殊标识的文牒。
- 罪过(zuì guò):犯罪的行为、过错。
- 凭(píng):依靠、根据。
- 责罪(zé zuì):追究责任并给予惩罚。
- 不够上(bù gòu shàng):不够资格、不足以成为。
那强劲的秦国暴虐到极点了,如今把其所有的兵力来压于赵国,赵国肯定会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亡了,那么魏国将要步其后尘;赵国与魏国,又是楚、燕、齐各国的屏障,赵、魏亡了,那么楚、燕、齐各国就得步其后尘了。天下的形势,再没有岌岌可危到像当时一样的了。
- 强劲(qiáng jìng):强大有力。
- 暴虐(bào nüè):暴虐无道、残暴恶行。
- 兵力(bīng lì):军队的数量和实力。
- 压于(yā yú):向某个方向施加压力或控制。
- 灭亡(miè wáng):被彻底摧毁或消灭,国家或民族灭绝。
- 屏障(píng zhàng):在某些方面起到保护作用的东西。
- 步其后尘(bù qí hòu chén):跟随某人或某事物的错误或失败而遭受同样的状况。
- 形势(xíng shì):事物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因此,救赵国,也就是用以救魏国;救这一个国家,也就是用以救六个国家啊。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脱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 救(jiù):拯救、保护。
- 解脱(jiě tuō):使摆脱困难、危险。
- 祸患(huò huàn):灾祸和危险。
- 借用(jiè yòng):暂时借用、使用别人的东西。
- 分担(fēn dān):分摊负担。
那么信陵君真的没有罪过吗?回答是:这话又不对了。我所责备的,是信陵君的心啊!信陵君不过是一个王室公子罢了,魏国自有其君王的嘛。赵国不请求于魏王,而不断地恳切求救于信陵君,这说明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呢。平原君用亲戚情分来激将信陵君,而信陵君也自己为了亲戚的原故,想急于救赵,这说明信陵君只知道有自己的亲戚,不知道还有个君王。他的盗窃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赵国才如此;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只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
- 心(xīn):内心、思想。
- 王室公子(wáng shì gōng zǐ):王室的后代子弟。
- 君王(jūn wáng):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 恳切(kěn qiè):真诚而急切。
- 亲戚情分(qīn qī qíng fèn):因为血缘关系而产生的情感联系。
- 激将(jī jiàng):激励、鼓舞。
- 平原君(píng yuán jūn):古代魏国权臣,信陵君的亲戚。
假使祸患不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即使撤销了魏国的屏障,撤销了六国的屏障......(下文缺失)
译文及注释详情»
唐顺之简介: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