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花似雪》拼音译文赏析

  • qín
    é
    ·
    huā
    xuě
  • [
    sòng
    ]
    fāng
    zhì
  • huā
    xuě
    dōng
    fēng
    sǎo
    yuè
    yuè
    xiāng
    xiāo
    nán
    guó
    huí
    yuán
    quē
  • qián
    táng
    jiāng
    shān
    cháo
    shēng
    xiē
    jiāng
    biān
    yáng
    liǔ
    shuí
    pān
    zhé
    shuí
    pān
    zhé
    西
    líng
    kǒu
    jīn
    bié

原文: 花似雪,东风夜扫苏堤月。苏堤月,香销南国,几回圆缺?
钱塘江山潮声歇,江边杨柳谁攀折?谁攀折,西陵渡口,古今离别。


相关标签:婉约写景

译文及注释
花像雪,东风夜扫苏堤的月亮。苏堤的月亮,香气消散在南国,几次圆缺?

钱塘江山的潮声停止了,江边的杨柳谁在攀折?谁在攀折,西陵渡口,古今的离别。
注释:
花似雪:形容花朵密集如雪花般纷飞。

东风夜扫苏堤月:指春天的夜晚,东风吹拂着苏堤上的月亮。

苏堤月:指苏堤上的月亮。

香销南国:指南国的花香已经消失。

几回圆缺?:指月亮的圆缺变化了几次。

钱塘江山潮声歇:指钱塘江的山水已经平静,潮声消失。

江边杨柳谁攀折?:指江边的杨柳已经长得很高,需要攀折才能采摘。

谁攀折:指不知道是谁在江边攀折杨柳。

西陵渡口:指在西陵渡口,即长江上的一个渡口。

古今离别:指古代和现代的人们在这里离别。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解
这篇文章评解的对象是一首词作品,作者是明朝后期的文学家方以智。在这首词中,方以智通过描绘景物和心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词的开头描述了风吹苏堤、花香南国、月有圆缺的美丽景色,展现出作者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感悟。接着,作者笔下的江柳无人攀折,暗示着这一时刻众多群芳的凋谢,反映出作者对于繁华与荒凉的感慨。这些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还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自然和时间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词的结尾,通过“西陵渡口,古今离别”一句话,诠释了人生离合、时空变迁的主题。作者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转中人生短暂的感叹。整首词在诗意和情感上都显得十分优美,充满了赞美、思考和感叹的元素,使读者彷佛置身于作者的情感世界之中。 综上所述,方以智这首词作品通过描绘自然、反映人生、抒发情感,展现了作者高度的诗意和深刻的思考。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还能够领悟到一些关于自然、人生、时间等问题的哲理。 评解详情»


注释
以下是方以智为您收集整理的内容: ①苏堤:苏轼,字子瞻,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文化评论家、理学家、政治家等多重身份于1040年生于河南开封府(今开封市),逝世于1121年。苏轼为太守时,曾经在杭州西湖筑造了著名的苏堤,苏堤连接着断桥和白堤,是西湖景色的一大亮点。 ②钱塘江:钱塘江是浙江省的一条重要的江河,起源于浙江省萧山市,然后向东流入杭州湾。钱塘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便是通往海外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南方主要的船运河之一。 ③西陵渡:西陵渡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县境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渡口。从这里可以乘坐船只前往浙江的许多其他城市。西陵渡在历史上一直是交通和贸易的中心,也是各种文化和艺术活动的聚集地。 注释详情»


方以智简介: 方以智(1611—1671)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他于崇祯13年进士,官至检讨。弘光时,因为马士英、阮大铖的中伤,他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后来,他在永历时期担任左中允,但遭到诬陷。清兵入粤后,他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并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 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他的学术成就非常丰富,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内容广博,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地理、医药、物理等多个领域。然而,他的许多著作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 康熙10年3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殉国。方以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爱国志士和思想家,他为民族独立和自由事业不遗余力,被后人称为“吴中第一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