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译文及注释:
绿色的原野和青色的田垄渐渐变成了尘土,挖井开垦园地的日子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四月时节,移植芍药花,不知道忧国的人是谁。
注释:
绿原:绿色的原野,指春天的田野。
青垄:青色的田埂,指春天的田野。
渐成尘:逐渐变成尘土。
汲井:打井取水。
开园:开辟园地。
日日新: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四月:春季的四月。
带花:开着花。
移芍药:移植芍药花。
忧国: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而忧虑。
何人:指不知道是谁。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久旱无雨,绿色的原野和青色的田垅渐渐干成了尘土;而豪门之家的花园因有井水浇灌,还在一天天扩大,景色一天天变新。时值四月,许多达官显要把从外面买来正在开花的芍药花移植到新扩充的花园中,真不知道他们之中还有谁以国计民生为念?
【注释】:
1. 田垅:指田地上的堤土。
2. 豪门之家:指富豪家庭。
3. 国计民生:指国家大事和民生问题。
【补充汉字译文】:
久旱无雨,绿色的原野和青色的田垅渐渐干成了尘土;而豪门之家的花园因有井水浇灌,还在一天天扩大,景色一天天变新。时值四月,许多达官显要把从外面买来正在开花的芍药花移植到新扩充的花园中,真不知道他们之中还有谁以国计民生为念?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是一首充满思想感情的诗篇。诗人佚名吕温以绿原青垅渐成尘的场景描绘了旱情严重的现实,通过这样的描写激发出人们的忧国忧民之情。他谴责了贵族特权阶级在面对灾难时只顾自己享乐、不惜牺牲人民利益的种种丑恶行径,因此表达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类似。
在诗中,作者落笔入情地刻画了灾情非常严重的形象,让人们看到在旱灾面前,土地龟裂、禾苗枯焦、黄尘四起的惨状。通过一个“渐”字,诗人传递了旱情发展缓慢,当权者未采取积极措施抗旱的信息。这也透露出执政者用心不够,未能足够关注和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
此外,诗中还揭示了权贵们面对灾难时的态度。他们不仅派人“汲井”保花,还在不停地扩建新园,在花匠奴仆汗水的浇灌下,各种花卉长势奇好,形成了与首句中的“渐成尘”截然相反的鲜明对比。这表明达官贵人们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人民的疾苦和国家的前途。
总之,《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这篇诗歌不仅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灾情的惨状,更是呼唤了所有人要关注国家民生,呼吁当权者重视人民的利益。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佚名吕温在公元798年(唐德宗贞元十四年)所作。当时,他恰好中了进士,成为了朝廷中的一员。然而,在这个时期,京城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在这场旱灾中,百姓们饱受疾苦,农田枯槁无法生长,一片凄惨景象。
与此同时,权贵之家却忽略了人民的疾苦,他们只顾着自己的享乐,并且还以移栽芍药等修建园林来排解自己的烦躁情绪。这种现象让诗人感到十分愤怒,于是他写了这首《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的诗,表达出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这个时期,封建特权阶级的特权日益加强,导致了国家治理上的困难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佚名吕温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的愤慨和思考,警示人们要关注人民利益和国家前途,不要只顾自己的享乐而忽视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的需要。
经过历史的沉淀和人们不断地推崇传诵,这首诗也成为了唐代以来著名的爱国诗之一。
创作背景详情»
吕温简介: 唐朝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