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译文及注释: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汉字译文:
在板桥东边垂钓,雪压着蓑衣很冷。
江水很冷,不流动,鱼在嚼梅花的影子。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以钓雪为主题的题画诗,作者是释敬安,作于清光绪十年。画意取自柳宗元《江雪》诗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但是作者的题诗和柳宗元的思路大不相同。诗的开头直接交待了垂钓的地点,使用“板桥”这个词语,使人联想到温庭筠名句“人迹板桥霜”,从而增加了诗歌的寒冷气氛。然后,通过描写“蓑衣”和“雪压”,展现了大雪纷飞的景象,让读者感到寒冷的气息。第三句“水不流”说明“江寒”已结冰,由此可知垂钓是冰钓。在这三句诗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钓者,但是通过描写场景和环境,逐渐展现出钓者坚持垂钓的执着神态,使得整首诗的氛围不如柳宗元《江雪》那样的孤寂压抑。
最后一句“鱼嚼梅花影”是全诗的精华之处。通过这句话,诗歌全面跃然而出,描绘了一个严寒的冬日中生机勃勃的场景。这一句话来源于查慎行的《题王文选浣花溪钓图小照》诗中的“忽动绿玻璃,游鱼嚼花影”,作者巧妙地将这一句话融入到整首诗中。整首诗中,寒江、飞雪、蓑衣、游鱼、梅影等种种形象统一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和谐共存的境界,使得“钓雪”的意境升华到了全新的境界。整首诗的气息冷峻中透出禅味,神韵顿出,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赏析详情»
释敬安简介: 释敬安是近代著名的诗僧。他的俗名是黄读山,字福馀,法名是敬安,字寄禅,1851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县雁坪乡银湖塘人。 敬安自幼家境贫寒,后出家为僧,专注于诗文创作,得到了王闿运的指点,才思不断进步,并成为“碧湘诗社”的一员。曾经在宁波阿育王寺进行剜臂肉燃灯供佛仪式,甚至烧去两个手指,自称为“八指头陀”,并且曾任浙江天童寺方丈。 辛亥革命后,敬安当选为中华佛教总会会长。当时湖南等地发生了寺产纠纷,他应众邀前往北京请愿,但未能达到目的,最终在法源寺去世。 释敬安生前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享誉文坛,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他殁后,杨度为他刻制了《八指头陀诗文集》。 敬安的逝世是佛教界的巨大损失,他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展现了他对于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