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及注释:
自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绵的山峦,几乎没有空隙。重重岩石叠嶂,遮蔽了天空和阳光。除非到了午夜时分,才能看到曦月的光辉。
到了夏天,水位上涨,襄陵沿溯的路途更加艰难。有时候,王命紧急传达,早晨出发从白帝山出发,傍晚到达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两百里的路程,即使乘着奔驰的风,也无法加快速度。
春天和冬天,素湍绿潭清澈见底,水面倒映着周围的景色。绝壁上长满了奇怪的柏树,悬崖上有瀑布飞流直下,清新秀丽,景色优美。
每当清晨和寒露的时候,林间寒气袭人,山谷静谧,常常有高猿长啸,引人凄异,回声在空谷中传递,哀婉动人。因此,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山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自三峡七百里中:指长江三峡的全长为七百里。
略无阙处:指两岸山峦连绵,没有间断的地方。
重岩叠嶂:形容山峦高耸,层峦叠嶂。
隐天蔽日:形容山峦高大,遮蔽了天空和阳光。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指山峦高大,遮蔽了太阳和月亮,只有在午夜时分才能看到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指夏季水位上涨,导致船只难以通过。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指即使是皇帝下令急行军,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通过长江三峡。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指春冬季节,山水清澈,倒映出美丽的景色。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指山峦陡峭,生长着奇特的柏树,还有悬挂的泉水和瀑布,景色优美,有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指在晴朗的早晨,山林寒冷,常常可以听到高猿的长啸声,引人凄凉,回荡在空谷中,哀怨悠长。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指渔民们唱的歌曲,歌颂了长江三峡的美景和高猿的啸声,表达了对这片美丽山水的热爱和感动。
译文及注释详情»
郦道元简介: - 姓名:郦道元 - 字号:善长 - 出生地点: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 - 生卒年:约470年至527年 - 民族:汉族 - 职业: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 主要成就:撰写《水经注》四十卷,著有《本志》等文学作品 - 代表作品:《水经注》是一部既有地理记载,也有游记、传说、风俗等内容的杂文集,享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极大。 - 创新之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不仅描述了地理环境,还从人文、历史、神话等多个角度来解读地域特色,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 - 注意事项:虽然郦道元的才华备受赞誉,但由于仕途坎坷,他最终未能尽其才,时间和地点方面的资料也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 - 逝世:约于527年去世,享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