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及注释:
明朝有一个奇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只有一寸的木头制作出宫殿、器皿、人物,甚至是鸟兽、木石,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栩栩有情。他曾经送给我一艘核舟,上面绘有大苏泛舟于赤壁之上的景象。
这艘船的船首和船尾都很奇特,长约八分之一,高约两黍。中间有一个敞开的舱室,用箬篷覆盖。船的两侧各有四个小窗户,共计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的栏杆。关闭窗户,右侧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侧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头青糁。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是戴着高帽子、留着长胡子的东坡,右边是佛印,左边是鲁直。苏轼和黄庭坚共同阅读一卷书。东坡右手拿着书卷,左手抚摸鲁直的背部。鲁直左手拿着书卷末端,右手指着书卷,好像在说话。东坡的右脚和鲁直的左脚微微侧着,两个人的膝盖相互靠近,藏在书卷下的衣褶中。佛印则像弥勒佛一样,露出胸部,仰头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同。他的右膝盖支撑着船,左膝盖竖起来,左手挂着念珠,珠子清晰可见。
船尾横放着一只桨,左右各有一个船夫。右边的船夫头戴椎髻,仰面躺着,左手靠在一根木杆上,右手攀着右脚趾,好像在呼啸。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扇,左手抚摸着炉子,炉子上有一个壶。他的神情安静,好像在聆听茶声。
船的背面稍微倾斜,上面刻有“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的字样,字迹细小,用墨画出。另外还有一个篆文“初平山人”,字迹为红色。
这艘船总共有五个人、八个窗户、箬篷、桨、炉子、壶、书卷、念珠各一,对联和题名都用篆文书写,总共三十四个字。但是,这艘船的长度连一寸都不到,是用桃核修狭制作的。
魏子详看完之后惊叹道:“哇,这技艺真是神奇啊!”
译文及注释详情»
魏学洢简介: - 姓名:魏学洢 - 字号:子敬 - 出生地点:明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 - 生卒年:约1596年至约1625年 - 家庭背景:魏学洢是魏大中之长子,但一生未做过官员。 - 职业:明末著名散文作家 - 代表作品:《茅檐集》、《核舟记》等 - 散文特色:魏学洢的散文风格清新简洁,语言流畅优美,讲述平凡生活中的点滴,传递人生哲理。 - 影响:魏学洢的作品广为传颂,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称为“魏文苑”。 - 逝世:约于1625年去世,享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