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译文及注释:
早晨梳洗后来到水边,坐在寒冷的池塘旁看到秋天的景色。思念家乡的心情无限,一只雁飞过南楼。
注释:
晓发:早晨梳洗头发。
梳临水:在水边梳理头发。
寒塘:寒冷的池塘。
秋:秋天。
乡心:故乡的思念之情。
一雁:一只雁鸟。
度南楼:飞过南边的楼阁。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文章是对一首诗歌进行的深入解读。诗歌的前两句“早上起来,照着池塘里的水梳妆。池塘的水很寒冷,梳妆完毕之后,他坐在池塘旁边,看到树叶渐渐黄而落,秋天来了。”在倒装句的结构下,包含了三层意义:第一层点明季节,深秋容易勾起离别感情,与后面的“乡心”相关;第二层暗示在客中困顿,到池塘边梳洗,并以水中映照作为镜子;第三层通过倒装形式表达出“梳发见秋”的意义,联想到李白的名句,蕴含岁华将暮,人生进入迟暮的深刻意义。
诗歌中“乡心”一词从“见秋”的次句引申出来,自然而不需要加强。客子心中的愁情往往因秋天而发作,化作无限的乡愁。最后一句“一雁度南楼”,虽然是描写景色,但其实也包含了“雁归人未归”的意思。这种加倍手法常用于绝句,能够深刻表现人在困境中的心情。
整首诗以倒装句的形式讲述了一个人在秋天早晨起来后梳洗打扮,看到落叶渐黄的景色,思念家乡,感到无尽的乡愁,而最后一句则通过写鸟儿的飞行,以隽永的方式表达出对离别的无奈感和对未来的担忧。全诗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细读体味的佳作。
鉴赏详情»
译文:
作者:佚名
早晨,他起床后,到池塘边的水中整理打扮。尽管池塘里的水十分寒冷,但他仍然坚持完成了仪容整洁的仪式。之后,他坐在池塘边,看着树叶变黄落下,心中感受到秋天的到来。怀念家人的心情如同飘落的黄叶一样浓烈而悲伤,而此时,一只孤雁从楼顶飞过,向南飞去,也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离别的痛苦。
译文详情»
赵嘏简介: 赵嘏,字承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出生在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年轻时,他四处游历,广泛接触各地风土人情并完成了不少诗作。大和七年,赵嘏在省试中落榜,但其后他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在这段期间,他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来,赵嘏回到江东,在润州定居。会昌四年,他在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及第的资格,并于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时,赵嘏再次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在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年),他在任上去世,享年约47岁。 赵嘏的诗歌作品数量较多,总计有两百多首,其中以七律、七绝最多且较为出色。他的诗歌清新明快、流畅自然,富有感情色彩和思想深度,被誉为“江左诗派”的代表之一。他主张“遣词造句宜简”,并倡导“以意为主,不拘形式”。赵嘏的诗歌对唐代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