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一作旧山,一作故人)》拼音译文赏析

  • cháng
    ān
    yuè
    yǒu
    rén
    huà
    shān
    zuò
    jiù
    shān
    zuò
    rén
  • [
    táng
    ]
    zhào
    jiǎ
  • zhái
    biān
    qiū
    shuǐ
    jìn
    tái
    chí
    gān
    竿
    guī
    yáng
    liǔ
    fēng
    duō
    cháo
    weì
    luò
  • jiān
    jiā
    shuāng
    lěng
    yàn
    chū
    feī
    chóng
    yín
    hóng
    què
    tīng
    shū
    zhōng
    cuì
    weī
  • jīn
    qín
    chéng
    mǎn
    lóu
    yuè
    rén
    xiāng
    jiàn
    zhān

原文: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柳风多潮未落,
蒹葭霜冷雁初飞。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赵嘏简介: 赵嘏,字承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出生在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年轻时,他四处游历,广泛接触各地风土人情并完成了不少诗作。大和七年,赵嘏在省试中落榜,但其后他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在这段期间,他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来,赵嘏回到江东,在润州定居。会昌四年,他在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及第的资格,并于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时,赵嘏再次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在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年),他在任上去世,享年约47岁。 赵嘏的诗歌作品数量较多,总计有两百多首,其中以七律、七绝最多且较为出色。他的诗歌清新明快、流畅自然,富有感情色彩和思想深度,被誉为“江左诗派”的代表之一。他主张“遣词造句宜简”,并倡导“以意为主,不拘形式”。赵嘏的诗歌对唐代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