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介绍了古代诗歌《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佚名,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杨广西巡张掖之时。当时,隋朝已经统一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纷乱的政治局面,为了展示大隋在西域的国威,炀帝进行了这一次西巡。此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穿越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到达张掖郡。尽管路途十分艰险,隋炀帝仍然在此期间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华盛世的新纪元。
在隋炀帝的西巡过程中,他经过了海拔三千多米的大斗拔谷,这里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而隋炀帝遭遇了暴风雪的袭击。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他的亲姐姐也被冻死。隋炀帝在路上吃尽了苦头,但他毫不放弃,坚持完成了这次西巡的任务。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使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为了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展示了大隋的繁荣和实力。
由于西域之行的重要性以及其中所遭遇的艰险和挫折,隋炀帝在西域途中创作了《登幽州台歌》。这首诗以登高远望的视角,描绘了隋炀帝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隆盛朝代的自豪和信心。这首诗句简洁,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它记录下了隋炀帝逆风翻越祁连山,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到达张掖的不屈精神和伟大成就,是中国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诗文: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