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二:
钱公辅 您好,我根据您提供的内容为您撰写汉字译文二如下:
范文正公,是苏州人。他一生乐于周济别人,关注那些家境贫困而又品行高尚的亲朋好友,给予他们救助。在他富有、地位显赫的时候,他购买了一千亩靠近外城,常年丰收的良田,名为“义田”,以此来供养亲族中需要救济的人。他们每天都有饭吃,每年都有衣穿,而且遇到嫁女、娶妻、结婚和丧葬等事情,都会得到资助。他选择了年长而又贤明的人担任资金管理者,及时收付财物。每个人每天可以得到一升米,每年可以得到一匹绸子,嫁女得到五万钱,嫁次女得到三万钱,娶妻得到三万钱,娶次媳得到一万五的钱,丧葬费与嫁次女相同,埋葬幼儿的费用为一万钱。这个家族聚居在一起共有九十个人,义田每年可以收获八百斛稻谷,这些粮食足以供给这些人使用,并且富余不止。对于那些曾经有过官职但暂时解职或等待新职位的人,他们也会得到救助;但对于那些已经担任官职的人,则停止了补贴。这就是“义田”的大体情况。文正公在还没有成为富有、地位显赫的人时就有了这个想法,但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力量实现它,直到他担任陕西招讨使和参加政事,才有了官俸和赏赐的收入,也实现了他的心愿。文正公去世后,他的子孙经营他的事业,继承了他的遗志,就像他生前一样。尽管文正公官位很高,俸禄优厚,然而他一生却一贫如洗。当他去世时,竟然没有可以用于殡葬的衣物,他的子孙也只能以白布将他裹好。
诗文: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