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1637-1722),本姓方,名觊恺,字麟趾,号东樵山人,又名光鹫,出生于广东番禺。成家世代为书香仕宦之家,年轻时曾担任过官职。但他在四十一岁时遇见了石洞和尚,经过师父指引,剃度出家,后继承于硕堂禅师,成为憨山大师的徒孙。 成鹫与陶环、何绛等南明抗清志士交好,是生死之交。他的诗文豪放倜傥,洒脱自在。成鹫的诗文充满了真实感,栩栩如生,袒露了他的真性情。他的作品以《楞严直说》、《鼎湖山志》、《咸陟堂集》等为代表,其中《楞严直说》十卷,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出家后,成鹫先后主持澳门普济寺、庆云寺、大通寺等寺庙,并在这些地方传授佛法。他晚年定居于广州大通寺,寿终正寝,享年86岁。沈德潜曾将他誉为“诗僧第一”,成鹫的作品对佛教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