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本姓张,字曼倩,出生于公元前154年,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词赋家和政治人物。他来自平原厌次(今山东德州陵县神头镇)。 东方朔除了文学上的才华外,在政治方面也十分有天赋。他曾提出了一系列得失并论、陈农战强国等思想,但由于他在言辞上过于幽默诙谐,被汉武帝视作俳优而没有受到重用。 尽管如此,东方朔的著述量甚丰,后人将其汇总为《东方太中集》。这部作品集结了东方朔的大量词赋作品,展现了他风趣幽默的才华和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 公元前93年,东方朔去世,享年62岁。他留下了大量精彩的文学作品和思想精华,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方朔:才华横溢的汉代文学家
东方朔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出生于西汉时期的平原厌次(今山东德州陵县神头镇),是一名辞赋家和阴阳家。在汉武帝即位期间,东方朔上书自荐,最终被任命为郎官。此后,他还担任了常侍郎和太中大夫等职务。
东方朔性格幽默,言辞风趣,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而,他也是一个直言敢谏的人。当武帝提议修建上林苑时,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样做只会“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可见,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一直心系于此。
尽管东方朔在汉武帝面前颇受欢迎,但却经常被视为一个俳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用。因此,他写了《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著作,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情绪。
东方朔的文学作品极为丰富,如《封泰山》、《责和氏壁》、《试子诗》等。这些作品被后人汇编为《东方太中集》,并收录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而夏侯湛则写有《东方朔画赞》,对他的高风亮节及睿智幽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此外,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还将《东方朔传》的内容书写于碑石上,现在这块石碑仍保存在陵县。
而在日本侵华期间,这块石碑曾被日军当做军营门前水沟上的石板,在车马碾压下,致使部分字体损毁。不过,今天我们仍可以欣赏到《东方朔传》的真迹和仿制品。
总的来说,东方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汉代文学家,他的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推动汉代文学发展以及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生平详情»
不如帮我想办法,让我能够得到见皇帝的机会。”侏儒们吓得魂不附体,赶紧跑去告诉皇帝。皇帝听闻后,感到东方朔有机智和胆略,便将他召见,并封他为黄门侍郎。不久,东方朔因为监察官员贪赃枉法,更加得到了武帝的信任和提拔,被任命为尚书郎,负责修撰漢武帝纪传,后又担任大将军左中郎将,参与制定皇家政策,功勋卓著,成为汉朝的一位杰出的官员。
东方朔是一位具有文学才华和政治眼光的人才。他在自荐书中用详细的文字介绍自己的学历、才华和品质,展现出自信和气概,也得到了武帝的欣赏。他在面临困境时也表现出机智和勇气,成功获得了见皇帝的机会。在担任官员期间,东方朔以监察官员贪赃枉法为己任,并参与制定皇家政策,为汉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方朔的历史地位和功绩一直被人们称颂。他的自我推荐书成为历史上的佳话,充分展现了其文学才华和自信气度。他在困境中的表现,也给后人树立了一个勇敢、机智、有气概的楷模。他既拥有文学才华,又具备政治眼光,不断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奋斗和努力,成为了一位可敬可爱的人物。
轶事典故详情»
东方朔:卓越智慧的协助者和滑稽多智的相声祖师爷
东方朔(约公元前118年-公元前48年)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博学多才的智慧文人,同时也是一位滑稽多智的艺人。他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经常在武帝面前谈笑风生,但因其性格诙谐滑稽,始终未能被武帝所重用。
东方朔的代表作《答客难》是一篇赋体散文,开辟了赋体文学的新领域,同时也为后来的《解嘲》和《答客戏》等文学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他还著有《神异经》,其中的许多神话故事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尽管东方朔的事迹在后来的各种记载中常被神化,将其描绘成暂居人间的神仙之类的人物,但事实上,他是一个协助汉武帝巩固政权,打败匈奴、扩展疆土的智慧文人。他报读史书,精通兵法,但因过于狂妄自大而未能得到武帝的重用。虽然既不重用也不流放,但在汉武帝野心膨胀、到处征战的时期,东方朔的规劝却无法让民众安宁,他深知这也有他的责任,于是悄然离开他过去一直向往的宫殿,归隐田间。
除其协助政治和文化事业方面的成就外,东方朔还以其滑稽多智的艺术造诣被尊为相声业的祖师爷。他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当时,而且也在今天的文化领域中仍然有所体现。
东方朔的人生经历充分表明了其博学多才、聪慧机智的特点,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历史长河中,一个智者能够为时代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才华,还取决于其与社会的关系和时代背景的匹配与契合程度。
评价详情»
东方朔:一个诙谐又充满才智的狂人
东方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和政治人物。他聪明机敏,才智过人,性格幽默诙谐,善于讽刺。然而,他却饱受重用不足和内心不平衡的困扰,成为了一位被称作“狂人”的存在。
东方朔初入官场,曾上书自荐,但待遇却微薄。后来,由于他的滑稽笑谑,却赢得了武帝的喜爱,先后担任了常侍郎、太中大夫和给事中等职务。他对政事十分关心,时常直言切谏。然而,武帝却将他视为俳优一样的弄臣,不予重用。这让东方朔内心异常失落和愤怒,越发放诞,嬉笑怒骂,玩世不恭。因此,他被视为“狂人”。
东方朔的赋,《汉书·艺文志》未予著录,但却至少有六、七篇被提到。其中保存下来的包括《答客难》和《非有先生论》。而《答客难》是东方朔晚年的作品,是他发泄不满和自慰表志的一篇文章。
在《答客难》中,东方朔虚构了一个“客人”,以不解之辞向他问难:苏秦、张仪一样可以成为万乘之主,而担任卿相的机会也不断涌现。然而,东方朔一个修习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的大夫,却无法得到重用。这让他十分不满,于是发泄牢骚,自我慰藉。
在东方朔看来,他从年轻时开始负才自荐以来的近四十年时间里,虽然武帝招收英俊之士,但并未充分使用他。他认为时局正值外事胡、越不断发生,内部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国家大事多灾多难,公孙弘以下的许多官员都担任过奉使方外、郡国守相和公卿等职务,而他却被当做了一个纯粹的弄臣。这样的不公让他非常愤怒,于是他写下了《答客难》,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不安。
东方朔是一位充满智慧、机智和幽默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热衷于仕进,关心政事,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然而他的内心不平衡和受限却让他成为了一位“狂人”,更让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贡献详情»
汉武帝雄才伟略,其治国理政和德行被东方朔称为五帝之上。他的诚实待人不仅赢得了百姓和士人的拥戴,也让他有能力任用一系列贤人,并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所长。
汉武帝聪明睿智,管理科技、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都十分重视,并且能够兼顾各方利益。他的领导方式和对人才的重视,为中国的历史进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汉武帝的领导下,周公、召公成为丞相,孔丘孔仲尼成为御史大夫,姜太公成为将军,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成为拾遗在他身后检查有无遗漏,骁勇的鲁国大夫卞严子成为卫尉,虞舜的臣子皋陶成为大理寺卿,虞舜的农官后稷成为司农卿,成谒的名臣伊尹成为少府,孔子的门生能言善辩的子贡成为使节出使外国,孔子的门生颜渊、闵指成为博士,擅长文字的子夏成为太常卿,伯益成为右扶风,季路成为执金吾,帝喾的儿子契成为鸿胪卿,龙逢成为宗正掌管皇室亲族事物,商朝孤竹君的儿子伯夷成为京兆尹,齐国的宰相管仲成为拱已京师的冯翊郡守,鲁国的巧匠公输班成为掌管土木管透的将作大匠,鲁献公次子德高望重的仲山甫成为光禄大夫,炎帝四狱的后裔申伯成为太仆,春秋时延陵吴公子季札成为水衡都尉,秦穆公的贤相百里奚成为典属国,这些人都成为他座下的谋士。
汉武帝的治国思想和对人才的重视让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管理方法和对人才的信任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逸闻趣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