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
刘希夷诗歌集锦》一书而成,其中不乏其优美的从军闺情诗,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和欣赏。
刘希夷是唐代著名女诗人之一,她满怀文化爱好,却生活在一个旧式封建社会中,这使她的作品带有悲苦和无奈的情感色彩。尤其在从军闺情方面,她的诗歌更是令人心醉神迷。
她的诗歌中,既有对家国的忠诚表达,也有对深爱之人的依恋感叹。诗歌辞藻婉丽,意境深邃,表达的情感更是令人感同身受。比如她最为著名的诗歌之一《从军行》:“挥手自兹去,萧萧珮落音。灞陵南去远,关山北来心。”这句诗描绘出她远离故土的孤独与惆怅。
《采桑》一诗,用细腻而感人的描写,表达了女儿离家出嫁的悲苦之情:“采桑女,造新娘。日夜怨声咽,啼鸟相和愁。”这种情感和写作手法,为后来的女性文学开辟了先河,并引领了唐代诗歌的新潮流。
《代悲白头翁》一诗更是令人感慨万千。其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意味深长,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这句诗给人以无尽的思考和启示,令人感触良多。
总之,刘希夷的诗歌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珍珠,其婉转而深远的情感,以及细腻而优美的诗句,为后人提供了诸多的启示与反思。她在诗歌中表达的女性情感,至今还是对当今社会女性文学的影响所在。这首诗题名为《赠别》,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诗人在题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长诗中,独立写下了这首别离之诗,表达了离情别绪与人生感悟。
诗人以“陋室空堂”四字开头,形容了自己落寞的身世,也是对深居简出的自己的评价。之后提到了“笏满床”、“衰草枯杨”,描绘了当年歌舞盛会的繁华终究难以维持的寂寞感。这种对逝去荣光和生命年少的刻画,不仅呈现出诗人的宿命感,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苍凉与沧桑。
而黛玉的《葬花词》也是采用了与之类似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对逝去爱情和青春的惆怅。她用“明媚鲜妍能几时”来描绘逝去的芳华,表达出对美好岁月的珍惜和不舍。接下来,用“一朝飘泊难寻觅”来抒发失落之情;最后再以“春残花渐落”和“红颜老死时”来反衬时间荏苒和人生无常。整首诗唯美而流畅,用极其朴素的语言揭示出生死无常的哲学思想,尽显唐诗的余韵和情感。
刘希夷简介: 刘希夷(约651-?)是唐代著名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有一作为庭芝),出生于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他是唐朝上元进士,并且擅长弹琵琶。 刘希夷的诗歌风格以歌行见长,写闺情居多,辞意柔婉华丽,极富感伤情调。其中《代悲白头吟》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话被后人广泛传颂,可见其文学造诣之高。据说,他的舅舅宋之问曾经想要抢夺刘希夷的文学成就,但遭到了刘希夷的反对。之问于是遣人将刘希夷用土囊压死,时年还未满30岁。 虽然刘希夷的集子最初曾经存在,但如今已经失传。他少年时文才出众,但却饱尝落魄之苦,最终惨遭不幸。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以及不幸的遭遇,使得他成为唐代文坛上备受人们关注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