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嚗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译文及注释:
秋深了,橡子已经熟了,散落在榛树和草丛之间。一个弯腰驼背的老妇人,拾起橡子踏着晨霜。移时才开始盈掬,一整天才装满筐。经过多次蒸煮,成为了三个冬天的粮食。
山前有成熟的稻子,紫色的穗子散发着香气。精细地收割和碾磨,每一粒都像玉珠一样。将它们交给官府,私人仓库里没有存粮。但是,一石稻谷只能装五斗,这是为什么呢?
狡猾的官员不怕受到惩罚,贪婪的官员不怕受到指责。在农时,他们会借钱给农民,但是在农作物收获后,农民必须归还粮食给官府。从冬天到春天,橡子欺骗了人们的饥饿感。我听说过田成子,他是一个虚伪的人,但他仍然被尊为国王。
哎呀,遇到拾橡子的老妇人,我不知不觉地流下了泪水。
注释:
秋深:深秋,指秋季的后期。
橡子:橡树的果实。
散落:散开,分散。
榛芜冈:指山上的草木丛生。
伛伛:弯腰驼背的样子。
黄发媪:指年老的妇女。
拾之践晨霜:清晨捡拾橡子,踩在霜上。
移时始盈掬:慢慢地收集,直到满满一筐。
尽日方满筐: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收集满一筐。
几嚗复几蒸:多次晒干和蒸煮。
用作三冬粮:作为三个冬季的粮食储备。
山前有熟稻:山前有成熟的稻子。
紫穗袭人香:稻穗紫色,香气扑鼻。
细获又精舂:细心收割,精细碾磨。
粒粒如玉珰:每一粒都像玉一样圆润。
持之纳于官:交给官府。
私室无仓箱:私人家里没有粮仓。
如何一石馀:怎么会剩下一石(一石约等于120斤)。
只作五斗量:只能装下五斗(一斗约等于10升)。
狡吏不畏刑:指奸诈的官员不怕受到惩罚。
贪官不避赃:指贪污的官员不怕受到贪污罪的指控。
农时作私债:农民在农时借债。
农毕归官仓:农民在收获后把粮食交给官府。
自冬及于春:从冬季到春季。
橡实诳饥肠:橡子不能解决饥饿的问题。
田成子:战国时期的农学家,提倡耕作技术和农业生产。
诈仁犹自王:指欺骗善良的人也能当上国王。
吁嗟逢橡媪:叹息遇到了捡拾橡子的老妇人。
不觉泪沾裳: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弄湿了衣裳。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感到难以忍受的是,官府还对民间囤积、买卖粮食进行出格干预,令老百姓只能将粮食上交官府,而不能自主保留或卖出。这一段诗歌通过老媪的口吻,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社会现实中统治者对人民生活的残酷控制和剥削。
最后四句从“城中有美人”至“怜我夙驯顽”,则是作者的感怀和抒情。城中美人虽然身处红尘,但她们无需琢磨温饱,而老百姓却要面对物价飞涨、粮食匮乏等苦难。作者用“念我独不得”一句,表达了自己对于贫苦百姓的同情之心。最后一句“怜我夙驯顽”则暗示了老媪一生都勤劳朴素,却为时所累,命运多舛。
从叙述方式来看,这首诗采用了以事实说话的手法和描绘细节的手法,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困苦和社会的不公。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老媪拾橡子的艰难和社会现实的残酷,展现了他对于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关注。这首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被广泛传播和赞誉。
赏析详情»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834-902),字袭美,号鹿门子、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