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译文及注释: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深深的思绪不会中断,我随缘而去。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晚风吹拂着船行,花路通向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到了夜晚,我转向西壑,透过山峰望向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潭水中的烟雾飘荡,月光低垂在林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生活中的事情不断涌现,我愿意做一个持竿老者,静静地度过余生。
注释:
幽意:深邃的情感和思想。
断绝:中断,停止。
随所偶:随遇而安,随缘而行。
花路:盛开着花的小路。
溪口:河流汇入大海或湖泊的地方。
际夜:夜晚的交界处。
西壑:西边的山谷。
南斗:指南极星,古代用来辨别方向的星座。
潭烟:潭水上升的水汽。
飞溶溶:形容水汽飘动的样子。
林月:月光照在树林上的景象。
持竿叟:指持着钓竿的老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綦毋潜简介: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他的诗歌大多描写山水景色,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也有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作品。《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其中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