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杂诗》拼音译文赏析

  • xìng
    shī
  • [
    qīng
    ]
    ruǎn
    yuán
  • jiāo
    liú
    shuǐ
    bào
    chéng
    xié
    sàn
    zuò
    qiān
    biàn
    wàn
    jiā
  • shēn
    chù
    zhòng
    líng
    qiǎn
    zhòng
    dào
    shēn
    qiǎn
    zhòng
    huā

原文: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译文及注释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四面环绕着水流,城池斜向其中央,溪水分散流向千家万户。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在深水处种植菱角,浅水处种植稻谷,适中的水深种植荷花。
注释:
交流:交汇流动。

四水:指四周的河流。

抱城斜:环绕城池而流。

散作:分散流向。

千溪:指众多的小溪。

遍:到处,普遍。

万家:指众多的村庄。

深处:深水处。

种菱:种植菱角。

浅种稻:种植浅水稻。

不深不浅:适中的水深。

种荷花:种植荷花。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阮元是清代官员,曾任浙江巡抚,他十分关心百姓及农事,并时常出外巡视民情。在巡视中,他对地方的山川形势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他在嘉庆二年(1797)写下了《吴兴杂诗》。 吴兴位于太湖南面,是江南水乡中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这里有苕溪、霅溪、苎溪、吴兴塘等四水汇流,干流有无数分支遍布城外农郊。临水屋舍毗连,人烟稠密。人们利用天然的水利资源和肥沃的土地,发展生产,美化环境,让家乡变成了米粮之仓。 阮元在吴兴巡视时被这里的田园风光所吸引,于是创作了《吴兴杂诗》。此诗描绘了吴兴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物产资源以及人民生活,展现了吴兴的繁华景象和美好前景。这首诗充满了阮元对吴兴人民和这片土地的赞美和爱护之情,也成为中华文化和浙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载史册。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四条河流交错环抱着吴兴城,它们的流向与城墙偏斜。这四条河分别是“莲花池”、“小南河”、“肥西涧”和“状元河”,都发源于周边群山中。其中,“莲花池”又名“莲花塘”,形如莲花,东流至城外。而“小南河”则向南流去,河水清澈见底,岸边生长着许多柳树和桃花。这四条河又分出许多溪水,溪水边居住着许多人家,形成了水乡特色的建筑和风光。居民们利用这大好的自然条件,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水乡景色,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文人墨客的青睐。 译文及注释详情»


阮元简介: 阮元(1764年 -1849年)是清朝中期的一位官员、经学家、训诂学家和金石学家。他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考中进士后,历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等职,还曾担任过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以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重要职务。阮元生活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于振兴文教、提倡学术十分热心,并且在军政治理上表现出色。晚年阮元官拜体仁阁大学士,退休后更加尊贵,被加官至太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阮元去世,享年八十六岁,并获得谥号“文达”。


阮元 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