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庭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末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赏析:
《报孙会宗书》是杨恽的一封著名书信,这封信的背景是恽因失去爵位而生活艰难,孙会宗作为恽的友人,对此深表关切并试图从孝道等角度规劝他。然而恽却不接受劝告,反而在信中逐点批驳孙的规劝,为自己狂放不羁的行为辩解。
在信中,恽采用了嬉笑怒骂的口吻,用尖刻幽默的言辞讽刺朝政,表达了他与“卿大夫之制”决裂的意向。同时,他还赋诗讥刺政府腐败,强调了自己对于真正的道德准则的坚持。整个信件情感丰富,文字锋芒毕露,与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桀骜不驯的风格相似。
这封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首先,它是一封以自我阐述为主的书信,展现了杨恽个性化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其次,信中涉及到政治、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最后,这封信通过语言、诗歌等多种表现手法,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总之,《报孙会宗书》作为一封著名的书信,在文学和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杨恽的个人代表作,更是中国古代书信文化中的精品之一。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根据文中内容整理补充的汉字译文如下:
我才能低下(委曲求全),行为卑污,外部表现和内在品质都未修养到家(家教不严),幸而靠着先辈留下的功绩,才得以充任宫中侍从官。又遭遇到非常事变,因而被封为侯爵,但始终未能称职,结果遭了灾祸。你哀怜我的愚昧,特地来信教导我不够检点的地方,恳切的情意甚为深厚。但我私下却怪你没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而轻率地表达了一般世俗眼光的偏见。直说我浅陋的看法吧,那好象与你来信的宗旨唱反调,在掩饰自己的过错;沉默而不说吧,又恐怕违背了孔子提倡每人应当直说自己志向的原则。因此我才敢简略地谈谈我的愚见,希望你能细看一下。我家正当兴盛的时候,做大官乘坐朱轮车的有十人,我也备位在九卿之列,爵封通侯,总管宫内的侍从官,参与国家大政。我竟不能在这样的时候有所建树,来宣扬皇帝的德政,又不能与同僚齐心协力,辅佐朝廷,补救缺失,已经受到窃踞高位白食俸禄的指责很久了。我贪恋禄位和权势,不能自动退职,终于遭到意外的变故,平白地被人告发,本人被囚禁在宫殿北面的楼观内,妻子儿女全关押在监狱里。在这个时候,自己觉得合族抄斩也不足以抵偿罪责,哪里想得到竟能保住脑袋,再去奉祀祖先的坟墓呢?我俯伏在地想着圣主的恩德真是无法计量。君子的身心沉浸在道义之中,快乐得忘我的感觉。
注释:
1. 低下:委曲求全。
2. 行为卑污:品德不好。
3. 未修养到家:家教不严,修养不够。
4. 宫中侍从官:皇宫中的官员。
5. 先辈留下的功绩:指家族的历史功绩。
6. 非常事变:指社会动荡时期。
7. 侯爵:一种贵族爵位,高于伯爵,低于公爵。
8. 灾祸:不幸的遭遇。
9. 检点:审查自己的言行,纠正错误。
10. 世俗眼光的偏见:指被社会通行的、带有偏见的观念所影响。
11. 直说自己志向的原则:指孔子提倡人们应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看法。
12. 乘坐朱轮车:指古代大官出行时所使用的车辆。
13. 九卿:古代官制中的九个最高官职之一。
14. 通侯:一种侯爵爵位,是侯爵中的低级别。
15. 总管宫内的侍从官:管理皇宫内侍从官的工作。
16. 参与国家大政:参与国家政治决策。
17. 窃踞高位白食俸禄:指利用权力占据高位、领取高薪、却不做实事的官员。
18. 意外的变故:指突然发生的不幸事件。
19. 固禁:被限制在一个地方,不能自由行动。
20. 楼观:古代建筑物中的一种,指高楼或楼阁。
21. 关押:监禁。
22. 合族抄斩:官家对犯罪者及其家族的处罚方法,将其家族成员一并诛杀。
23. 圣主的恩德:指皇帝对百姓的恩惠。
24. 身心沉浸在道义之中:指追求道德真理的人将其身心投入其中,忘我地追求。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杨恽简介: 杨恽(?—前45),西汉家,出生年份不详。字子幼,汉族,西汉华阴(今属陕西)人,出身于显赫的杨氏家族。其父杨敞曾两次任汉宣帝时丞相,其母司马英是著名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的女儿。杨恽曾任汉宣帝时期左曹,后因揭露霍光子孙谋反而升迁,封为平通侯,并迁任中郎将。神爵元年(前61年)升为诸吏光禄勋,位列九卿。其文学才华横溢,尤以辞章驰名。其代表作《报孙会宗书》被后人认为颇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的风格。杨恽去世于公元前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