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译文及注释:
人心像好的幼苗,只有得到养护才能茁壮成长;
幼苗需要泉水灌溉,人心需要理性和道德的滋养。
一天不读书,内心就没有美好的想法。
一个月不读书,耳目就会失去敏锐和精神。
注释:
人心如良苗:人的内心就像一颗种子,需要得到适当的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得养乃滋长:只有得到适当的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苗以泉水灌:苗需要得到清泉的灌溉,才能生长茁壮。
心以理义养:人的内心需要得到正确的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导,才能健康成长。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如果一天不读书,人的内心就会缺乏美好的思想和想象力。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如果一个月不读书,人的耳目就会变得迟钝,失去敏锐度。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萧抡谓、赏析、这首诗举例了读书的益处与不读书的坏处,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萧抡是唐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所写的《人心如良苗》一诗,是一首非常有意义的诗篇。这首诗借用了植树比喻来表达对于读书的看法,旨在让人们认识到读书的益处以及不读书的坏处。通过本文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价值。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通过这句话,萧抡比喻人的心灵就像是一株嫩芽,需要经过细心的培育才能茁壮成长,而这种培育方式则是读书、学习。随后,诗人又提出了不读书的坏处:“一日不读书,胸怀无佳想;一月不读书,口齿生尘浊。”此言意在告诫人们,如果长期不进行学习和阅读,那么就会逐渐失去对于事物的敏感度和感知力,也会使本来清晰的思路变得混乱。
其次,在赏析这首诗时,还要注意诗歌的语言韵律。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用词质朴、简洁,语言流畅、优美,极具美感。在表达诗句时,萧抡注重字句的用语选择和安排,使得句子能够达到凝练的效果。同时,诗人还在句子中运用了很多富有韵律美感的形象性修辞手法,比如“胸怀无佳想”、“口齿生尘浊”,以及注重平仄的押韵等等。
此外,这首诗还在提醒人们,读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和阅读,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和成长。因此,作为现代人,我们更应该积极向上,不断学习,培养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素养,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总之,《人心如良苗》这首诗,通过巧妙地运用植树比喻,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读书的益处和不读书的坏处,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学习”的高度重视。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一道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刻启示意义的“读书益智经典”。
赏析详情»
萧抡谓简介: 清朝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