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
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
译文及注释: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
离开故乡已久,音信全无,思念之情百般纷扰,痛苦难以消解。
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
燕子不归,花儿凋零,一年春天过去,我瘦弱的身躯更显单薄。
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
我与心爱的人分别已久,渴望他早日归来,但也想起当初的誓言,不要轻易相见。
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
美好的梦境即将实现,却又被惊醒,绿窗外清晨的鸟鸣声让我无法入眠。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词是一首充满着凄婉和伤感的抒情词,由《水浒传》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计出乐和》中的浪子燕青所唱。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通过对两位女子的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现了他们身不由己的命运和无尽的悔恨。
在词的上片五句中,描述了一位漂泊在外,离开家乡的女子。她与家人断绝了联系,孤独无助地在他乡流浪,思念故园。每当春天来临,她总会伤感落泪,因为她的思念与渴望却无法得到回应。而在下片五句中,描述了另一位女子,她的爱情遭遇了破灭,被负心郎君抛弃,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之中。结尾的“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更是将她内心的苦闷和绝望之情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整首词的笔调委婉、余韵悠长,通过对两位女子的描写,从细节入手,刻画出她们的内心情感和命运的无奈。同时,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权利的剥夺,让读者深感同情和悲愤。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时代的群体性命运,从而具有广泛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自从离别家乡音信无踪,千百种相思,令人断肠伤情。 - 自从离开家乡后音讯渐渐断绝,思念之情多种多样,使人心碎伤感。
燕子不飞来花又凋零,一春瘦得衣带宽松。 - 燕子不再南飞,花儿已凋谢殆尽,一个春天过去,我瘦得连衣带都松了下来。
负心的郎君何日回程,回想起当初,不如不相逢。 - 不知道我的背信弃义的丈夫何时会归来,回想起当初我们相遇,我宁愿从未相遇。
刚要做成好梦又被惊醒,纱窗外传来莺啼声声。 - 刚刚入梦,却被惊醒,窗外传来莺鸟的啼声。
译文及注释详情»
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本名彦端,字耐庵,号铁牛山人,江苏兴化人。他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出生年份不详。施耐庵博学多才,精通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能,曾于35岁中进士,后弃官回归故里,闭门著述。施耐庵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和《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创作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后担任浙江钱塘县尹。他逝世年份不详,但其故乡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和纪念馆,存有《施氏家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