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
击柝徒吟胡地月,屯田也食汉渠春。
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
译文及注释:
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
从县做官多少艰辛,离开家乡漂泊千里,但心中的情感却倍加真挚。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
虽然渴望功名,但现实却是每天只能吃黍米,只能做平凡的梦,读书也只能感慨空虚,但这些经历却让人更加感激生命。
击柝徒吟胡地月,屯田也食汉渠春。
在胡地上敲击着柝子,吟咏着月亮,虽然生活艰难,但在汉渠的春天里,也能够种田吃饭。
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
生活中充满了艰难和俗气,但作为南方的士人,却感到愧疚,因为自己的身份和文化背景,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注释:
作县:指担任县官。
同志苦:与同僚共同承担艰苦的工作。
投荒万里: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地方谋生。
倍情真:倍加真诚。
功名炊黍:指追求功名利禄,但最终只能炊黍(一种粗粮)为生。
怪事书空:指读书无用,遇到奇怪的事情也无法解决。
击柝徒吟:指在胡地(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敲击柝子(一种乐器)并吟唱。
屯田也食:指在屯田地区务农为生。
汉渠春:指汉江和渠江之间的春天。
艰难薄俗:指生活艰难,社会风气不好。
漂泊南冠:指漂泊在外的士人,南冠指南方的士人。
愧此身:感到惭愧。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这首诗选自《宣德宁夏志》、《弘治宁夏新志》和《嘉靖宁夏新志》,这三部志书都收录了这首诗。
“功名炊黍寻常梦”这句话使用了典故。传说卢生在邯郸的旅店中昼寝入梦,梦中历经富贵荣华。当他醒来时,主人正在炊黄粱,还未熟。这个故事后来被用作典故,以“炊黍”比喻虚幻的梦境。这里的“黍”是指黄粱。
“柝”是指旧时巡夜者用来报更的木梆。
“汉渠”指流经宁夏平原的汉延渠。
“薄俗”是指轻薄的习俗和坏风气。
“南冠”最初是指被俘的楚国囚犯所戴的冠,由此泛指南方人的冠饰。
注释详情»
王逊简介: 明朝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