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九日》拼音译文赏析

  • yuán
    zhōu
    jiǔ
  • [
    míng
    ]
    zhào
    shí
    chūn
  • qiū
    shēng
    sài
    jiā
    biān
    shuāng
    huá
  • jiǔ
    dēng
    gāo
    chù
    qún
    shān
    wàng
    shē
  • cāng
    jiān
    réng
    shuǐ
    绿
    jiǔ
    duì
    huáng
    huā
  • hóng
    鸿
    guī
    chù
    cháng
    tiān
    kōng
    luò
    xiá

原文: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相关标签:写景

译文及注释
秋天的声音被笛声所阻塞,边境的气息凝重如霜华。九月的登高处,群山尽收眼底。苍茫的天空依旧是碧水,绿色的酒杯与黄色的花朵相对。大雁归巢何处,长长的天空中落下一片霞光。
注释:
秋声:秋天的声音,指秋风的呼啸声。

咽塞:阻塞,指秋风强烈,呼啸声大。

笳:一种古代乐器,类似于笛子。

边气:边境的气息,指边疆的寒冷气息。

肃:严肃,庄重。

霜华:霜的结晶,指秋霜的美丽。

九日:指农历九月。

登高处:登高的地方,指山顶。

群山入望赊:远处的群山尽收眼底,景色开阔。

苍蒹:青翠的样子,指青山翠水。

仍:依然,仍旧。

碧水:清澈的水,指山间的溪流。

绿酒:绿色的酒,指新鲜的酒。

黄花:指秋天开放的花朵,如菊花等。

鸿鹄:大雁和天鹅,指南飞的候鸟。

归何处:回到哪里。

长天:辽阔的天空。

空落霞:指夕阳的余晖。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这首诗是出自于《宣统固原州志》,原州指的是北魏至唐代的一个州名,治今固原市原州区城关。该州始置于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命名原因是因为其治理高平城,取“高平”之义名为原州。该州辖区包括今天的固原地区大部、同心县南部以及甘肃平凉、镇原北部等地。诗中九日是指农历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节。 诗中的“咽塞笳声低”中的“咽”指的是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塞笳”则是指塞外的胡笳。而“霜华远入望,苍蒹长飞过,鸿鹄低回首,松涛奏凯歌”这几句中,作者形容了秋日金风送爽的景象。其中“霜华”意为有月光的意思,也可解读为霜的光气。“入望”则是指进入视野。而诗中的“苍蒹”是指深青色没有长穗的芦苇,“鸿鹄”则是古人对天鹅的称呼。 注释详情»


赵时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