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译文及注释: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新烟笼罩着柳树,斜斜地倚在禁苑的围墙上,杏酪的香气四溢,引得众人夸赞。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白下的山峰都环绕着城郭,清明节时没有客人不思念家乡。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在卞侯的墓下,芳草茂盛,令人陶醉;在卢女的门前,落花如雨,美不胜收。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喜得老友一同等待官职的消息,打算买来春酒,在京城痛饮一场。
注释:
新烟:指春天的新烟,即春雾。
柳禁垣:指禁苑中的柳树。
杏酪:一种以杏仁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糕点。
白下:指南京的一个地区。
清明:指清明节,即每年的4月5日或6日。
卞侯:指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卞之琳。
卢女:指南朝时期的女诗人卢照邻。
故人:指旧识、老友。
待诏:指等待官职的任命。
沽:买卖、购买。
春酒:指春天酿制的新酒。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高启、诗评、帝都清明节、思乡
高启评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帝都清明节的诗,透露出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文中,诗人以微婉从容的口吻,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这首诗的风格接近于盛唐时期的一些名家,其艺术价值也非常高。
本诗首先通过诗人对清明节光景的描绘,展现出一个热闹而悲伤的场面:“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这里,诗人通过指出自己思乡、想念亲人的心情,进一步增强了文中的感染力。接着,诗人以微婉从容的笔调,融入自己的价值观,凸显出个人情感的真实性:“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凸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同时也让读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本诗还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在形式上,这首诗为七绝体,起承转合、意境深远,极具艺术性。此外,语言简练流畅,句式平稳优美,在细节描写上亦有着精湛的技巧。总体而言,这首诗既是一曲佳作,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高启认为这首诗透露出对家乡和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在艺术上,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句式平稳、细节描写精湛,是一首融情感和艺术于一体的优秀七绝。
评析详情»
注释:
1. 禁垣是指皇宫围墙,这是古代中国皇帝和皇室成员居住的地方,类似于现今的宫殿。
2. 杏酪是传统习俗,在寒食节期间制作的一种甜品。杏酪是用粳米、麦子煮制而成,同时加入杏仁和糖做成甜粥。
3. 白下是南京市的别称,指的是南京市区南部的行政区域。
4. 卞侯墓是晋朝时期卞壸的墓葬,他曾任尚书令,在讨伐苏峻叛乱中战死,被埋葬在治城。
5. 卢女,即莫愁,是一位古代善歌的女子。
6. 待诏是明代翰林院所设的官职,主要负责文件奏疏的审查和撰写,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官地位。
7. 京华指的是京都,即中国古代的都城,如今多数时候用来泛指中国的首都。
注释详情»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3),字季迪,号槎轩,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出生在江苏苏州长洲县。他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被誉为“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人并称“北郭十友”。 早年高启以才情著称,洪武初年,他因荐参修《元史》而成为翰林院国史编修官,随后受命教授诸王。后来,他历任户部右侍郎,曾参与修缮钦定《大明一统志》之事。 与此同时,高启也因涉入当时政治斗争而饱经风雨。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在此过程中,高启为之作《上梁文》。该文被怀疑为歌颂张士诚,高启因此被连坐腰斩,英年早逝。 高启的作品主要为诗歌,其诗风清新秀丽,富有幽默,尤其善于用意象细腻地描绘客观事物和表现内心情感。他的诗歌以《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作品为代表,影响深远,被后人推崇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