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而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和泪掩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译文及注释:
举头忽见衡阳的雁,千声万字情感无限。可惜薄情的夫君,就算一行书也没有留下。
泪流满面回到香阁,悲恨交加,用手帕掩住红妆。等到雁儿再次回来,也没有书信可以寄给他。
注释:
举头:抬头。
衡阳:地名,今湖南衡阳市。
雁:候鸟,秋季南飞,春季北返。
千声万字:形容雁鸣声音悠长。
叵:表示否定。
薄情夫:指不重视感情的男子。
一行书也无:没有一封信。
泣归:哭着回来。
香阁:楼阁,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
和泪:伴着泪水。
掩红粉:遮住脸上的妆容。
待雁却回时:等待雁回的时候。
也无书寄伊:也没有信件寄给他。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词被归于李白,然而从其内容风格来看,却更接近敦煌民间词,很可能是以民间曲辞之名托于李白的。此词的传抄历史异常复杂,早些时候被认为是宋末的陈达叟所作,后来又有人认为是南宋的陈以庄所作,但这都是误解。
词中“衡阳雁”原指南飞雁,通常在衡阳一带停留,避过山区后依靠平湖中继;其中“一行书”,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关于雁足传书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汉苏武出使匈奴后被囚禁,汉昭帝为要回苏武,派遣使者带着写给苏武的信去向单于传达。匈奴在信中找到把柄,提出了设置许多难题以充当“释放苏武”的条件。最终,汉方在雁足中藏了一封信,由候鸟送回给汉方,完成了苏武的解救。而“一行书”则暗示着丈夫只有一个字也没有托飞雁捎来,被词中的思妇责难,表达出思念之深和悬望之切。
本词采用思妇的口吻,通过秋雁的形象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渴盼。词中痴语、怨语,实际上都是情语,生动地表现了人物情感及心理情态。整篇词富于民歌风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巧妙地表露出女性个体的不同心理,是一首兼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佳作。
鉴赏详情»
陈达叟简介: 宋朝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