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尊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译文及注释:
尊前一曲歌,唱出千重意。才欲唱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注释:
尊:酒杯。
千重意:深意重重。
恨:悲伤、忧愁。
应更:更加、更多。
不语如痴醉:沉默不语,像陶醉一般。
情多:感情深厚。
憔悴:憔悴不堪,形容疲惫憔悴的样子。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本文赏析的是北宋词人杜安世所作的《琵琶行》。此词描写了作者听闻歌女的悲苦歌声后所引起的同情和自我感伤。
文章首先对词中“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的结构进行了解读,认为词中的“无限事”指的是平生不得意的恨事。接着,文章分析了词中巧妙的对仗和倒折语法,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描绘歌唱本身和歌者身态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比如,对于歌唱本身,词中使用很多形容词,如高低、疾徐,以刻画出歌声的悲苦与宛转;对于歌者身态,词中使用了倒折等手法,突出了歌者的苦恨之多。
而后,文章注重讲述了“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这句词的含义。作者认为,在这里,作者通过隐喻的方式,暗示出歌女的悲凄身世,而通过写她“不语如痴醉”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从而更好地表现出了歌声的悲苦。
最后,文章指出,词末的“我亦情多不忍闻”表达了作者对歌女的同情,并通过自省,勾起了自我感伤。此外,文章还谈到此词的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句式的巧妙运用,以及对形容词的大量使用,都为描写歌唱带来了更加细致、生动的效果。
总体来说,这篇赏析通过精细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琵琶行》中作者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为我们赏读这首词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赏析详情»
注释:
杜安世、整理、补充注释、作者
[[1](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1242683955bb.aspx)]
注释:本段文字属于杜安世所作的词《少年游》之一。在词中,作者通过“尊前”等词语来营造出一种饮酒的氛围。 “尊”是盛酒器皿的俗称,古代常见的尊型酒器为圆底直口,有短罐颈,周身呈卵形或圆球状。此处指诗人坐在酒桌前,持酒尊待人,以描绘松弛自得、豪放不羁之意。
注释详情»
杜安世简介: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字安世),是一位慢词作家,作品有《杜寿域词》一卷,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四库总目提要》卷200,《寿域词》一卷等,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但也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