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亚槛倾檐一古梅,几番有意唤春回。
吹香自许仙人下,照影还容高士来。
月射寒光侵涧户,风摇翠色锁阶苔。
游蜂野蝶休相顾,本性由来不染埃。
译文及注释:
亚槛倾檐一古梅,几番有意唤春回。
在小亭的栏杆和屋檐下,一株古老的梅花倾斜着,几次都有意呼唤春天的到来。
吹香自许仙人下,照影还容高士来。
它自信地说,它的芳香可以吹到仙人的脚下,它的影子也可以容纳高士的身影。
月射寒光侵涧户,风摇翠色锁阶苔。
月光照射下来,寒气透过窗户侵入屋内,风吹动着翠绿的苔藓,锁住了阶梯。
游蜂野蝶休相顾,本性由来不染埃。
蜜蜂和蝴蝶不再互相打扰,它们的本性从来不会被尘埃所污染。
注释:
亚槛:低矮的栏杆。
倾檐:斜倚的屋檐。
古梅:古老的梅树。
唤春:呼唤春天的到来。
吹香:散发香气。
自许仙人下:自比仙人。
照影:照射影子。
高士:指有才学的人。
月射寒光:月光照射下的寒冷光芒。
侵涧户:透过涧边的门户。
风摇翠色:风吹动翠绿的颜色。
锁阶苔:生长在台阶上的苔藓。
游蜂野蝶:自由飞舞的蜜蜂和蝴蝶。
本性由来不染埃:指自然本性不受外界污染。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晏敦复先生的诗歌鉴赏:《古寺老梅》
晏敦复先生是一位善于借古讽今、博古通今的诗人,他的诗作中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不失现代气息。他笔下的《古寺老梅》就是一首典型的诗作,它通过对宋代著名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进行了引用和改编,表现了对宋代文学和文化传统的承袭和发扬。
在《古寺老梅》中,晏敦复运用了极为详实生动的描写手法,将一株古老的梅花娓娓道来。这株老梅生长在僻静的寺院之中,依偎在斜欹的门槛和屋檐下,与周围的景物相得益彰。诗中描述的梅花,像一位沉淀许久的智者,在时光的洗礼下变得更加精神和凝重。梅花的香气和影子都极为清冷,只有高贤名士和仙人才能品味。这种饱含禅意的境界,恰恰是晏敦复崇尚中华传统美学的精髓所在。
从审美取向和文化背景来看,《古寺老梅》与宋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晏敦复借用了林逋《山园小梅》的元素,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诗作中进行演绎,可谓是传承了宋代诗歌的文化基因。同时,晏敦复还通过对唐宋诗之别的分析,强调了宋诗的意蕴与气骨,探究了唐宋诗歌之间的区别。
总体而言,晏敦复的《古寺老梅》是一首别具匠心的诗作。它不仅表现了晏敦复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还在审美上对宋代文学进行了深刻剖析和阐发,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鉴赏详情»
注释:
晏敦复、梵隐院、浙江定海、亚
晏敦复所述的“梵隐院”指的是位于浙江定海的一个寺庙,而“亚”指的是和“压”一样的意思,即“下面、在下方”的含义。
注释详情»
晏敦复简介: 晏敦复(1120-1191),又称晏景初,出生于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和正直的大臣。一说晏敦复出生于1071年,逝世于1141年;还有一说是1075年出生,1145年逝世,不过晏敦复的具体出生日期无法得知。 晏敦复的才华很高,擅长写诗文,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能够留存下来的作品很少,仅有《宋诗纪事》存诗1首,《历代名臣奏议》存奏议2篇。在《宋史》卷三八一中也有关于晏敦复的传记。晏敦复曾任南宋的吏部尚书,并兼任江淮等路经制使等职务。 晏敦复与其他七个晏姓成为了“抚州八晏”,他们分别是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和晏方。据史书记载,晏敦复一生清正廉洁,重视忠诚和正义,被后人称赞为“世之有臣,必有晏敦复焉”。他于1191年逝世,享年72岁(如果根据1071-1141年计算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