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词》拼音译文赏析

  • biān
  • [
    táng
    ]
    zhāng
    jìng
    zhōng
  • yuán
    chūn
    jiù
    lái
    chí
    èr
    yuè
    chuī
    yáng
    weì
    guà
  • jīn
    pàn
    bīng
    kaī
    zhèng
    shì
    cháng
    ān
    huā
    luò
    shí

原文: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译文及注释
五原春色一直来得晚,二月垂柳还没有长出丝线。
此时此刻,河畔的冰已经开始融化,正是长安花儿凋谢的时候。
注释:
五原:指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古时为北魏都城。

春色:春天的景色。

旧来迟:指春天到来的时间比较晚。

二月:农历二月。

垂杨:柳树的一种,春天时枝条柔软垂下,形成美丽的景观。

未挂丝:指柳树还没有长出细长的枝条。

河畔:河边。

冰开:冰开始融化。

正是:正好是。

长安:唐朝的都城,现在的西安市。

花落:指春天花开的时间已经过去,花开始凋谢。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张敬忠的《边词》描述了边塞地区的荒凉景象以及极具边疆气息的生活,而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春迟”。这首诗描绘的是五原边塞地区的春天景象,这里虽然是春季,但是柳树都没有长出叶子。这种荒漠中的冷清景象展示出张敬忠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在这个严酷环境中艰难求生的现实。 在诗中,张敬忠采用了两种手法来描绘“春迟”:一是通过一个时间差距来强调北方的春迟,二是通过对比五原和长安的不同景物来彰显北方的春迟与边地的荒凉。在这种技巧的运用下,张敬忠所描写的景象更显得真实、生动。这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北方的严酷环境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总之,张敬忠的《边词》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是展现了他对北方军旅生活的深刻感悟,它成为了反映唐代边疆生活的重要文学遗产。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名为《边词》的唐诗据传是张敬忠于公元707年(唐中宗神龙三年)前后在边塞军中任职时所创作的。根据《新唐书·张仁愿传》中的记载,当年张仁愿接任朔方军总管,向监察御史张敬忠请示并使用了他在军事上的专业知识,而这首诗便大约是张敬忠在朔方军幕任职时创作的杰作。 张敬忠可以说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之一,在当时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和尊重。他的《边词》也深入人心,成为经典名篇之一。这首诗所描述的景象极具边塞意境,风景与人物交织,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它不仅是一篇反映边疆风貌与民族气质的优美佳作,而且也是一篇非常具有个人色彩和感到体验的作品。 参考资料中提到的《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是一本很好的唐诗选集,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注释和鉴赏内容。对于喜欢唐诗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同时,它也为我们理解张敬忠及其《边词》的创作背景提供了重要参考材料。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五原的春天、垂杨、黄河岸边、冰雪消融 五原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二月之间,垂杨尚未发芽。黄河岸边,如今开始冰雪消融。长安城里,却正当落花时节。 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敬忠简介: 我无法确定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出生和死亡时间。但是,我们知道他的诗作仅被《全唐诗》收录了两首。此外,据《新唐书·张仁愿传》记载,该诗人的同时代人张仁愿在中宗神龙三年(707年)担任朔方军总管时,曾向监察御史张敬忠分判军事推荐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