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
拟把一竿盘石上,幅巾闲过峡山来。
清时通退一何忙,抚志山西汉仲长。
静觉眼根无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
隐德家声累世闻,考盘幽涧作闲人。
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
种竹淇园远致君,生平孤节负辛勤。
需贤侧席非无意,地远言轻岂易闻。
译文及注释:
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先生不以名利为重,像绿竹青松一样自己种植。
拟把一竿盘石上,幅巾闲过峡山来。打算在盘石上种植一竿竹子,穿着幅巾闲逛过峡山。
清时通退一何忙,抚志山西汉仲长。清闲时光让人忙碌,但先生仍然在山西抚养志士汉仲长。
静觉眼根无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心静观察,眼中没有俗物,独自一人焚香。
隐德家声累世闻,考盘幽涧作闲人。隐居的德行和家声传承至今,考虑在幽涧中度过闲暇时光。
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短暂的荣华易逝,菊花和兰花的香气自占春天。
种竹淇园远致君,生平孤节负辛勤。在淇园中种植竹子,远赴致君之地,一生孤独,承担着辛勤的劳作。
需贤侧席非无意,地远言轻岂易闻。需要贤人作伴,非无意,但地远言轻,不易得闻。
注释:
先生:指诗人自己。
名利比尘灰:指名利如同尘灰一样,不值得追求。
绿竹青松:指高尚的品格和道德。
手自栽:指自己努力培养自己的品格和道德。
拟把一竿盘石上:指想要在盘石上种一竿竹子。
幅巾:指一块布,用来包裹东西或者遮挡阳光。
闲过峡山来:指在峡山上闲逛。
清时通退:指清代时期,退隐的人很多。
抚志山西汉仲长:指诗人在志山西边,思念汉仲长。
眼根无俗物:指诗人的眼中只有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不会被俗世所迷惑。
翛然一室自焚香:指诗人独自一人,静静地焚香。
隐德家声累世闻:指诗人的家族世代传承隐德之风。
考盘幽涧作闲人:指诗人的祖先在盘幽涧中隐居,过着闲适的生活。
夭红过眼随荣谢:指短暂的荣华富贵如同夭折的花朵,很快就会凋谢。
菊秀兰香自占春:指菊花和兰花在春天也能开放,展现自己的美丽。
种竹淇园远致君:指诗人在淇园种植竹子,向远方的君主致意。
生平孤节负辛勤:指诗人一生孤独,但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
需贤侧席非无意:指诗人希望能够与贤人为伍,共同探讨人生道路。
地远言轻岂易闻:指因为距离遥远,所以言语传达不易。
译文及注释详情»
题解:
王汝舟、题解、诗、福建南平
王汝舟是明朝著名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而今天我们要聊的则是他的另一首诗作《题藏春峡竹》。该诗描写了作者在福建南平藏春峡读书论学时怀有的抱负,表现了其以竹自喻的清高雅致和怀才不遇的心情。
在诗中,王汝舟借用了竹这个象征高洁清廉的植物来自喻自己的志向和境况。他将自己比作一根生长在深山中的竹子,高傲独立,却又黯然无助。他对竹的描述尤为细腻:竹子的气节、清瘦、洁净、秀丽无暇,都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无尽哀思。
在诗的后半部分,王汝舟道出了自己的抱负和心境。他希望能像那过往的文人墨客一样,以文学之美驰骋天下。他没有什么功名富贵的追求,只希望能够独立自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境界。他的才华与志向却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赏识,这让他倍感无奈和失落。
通过《题藏春峡竹》,王汝舟不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情融入到诗歌中,更表达了他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于理想的追求。这些思想感悟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传承,也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们学习和继承的范本。
题解详情»
注释:
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福建南平藏春峡内的一些景点和文化背景。具体来说,咏归堂是位于藏春峡内的一处场所,这里是北宋南剑州文化发祥地、儒学活动中心之一。南剑州守地方官王潮、王汝舟等名人均在此读书论学。隐鳞洞和咏归堂相邻,其名出自《曹植全集·矫志诗》“仁虎匿爪。神龙隐鳞。”种竹淇园是另一个景点,正常语序应为“种淇园竹”,表示淇园的竹子是很有名气的。洛阳牡丹和淇园竹都在当时名满天下。远致君则表示向国君致意,在远处向国君表示自己的忠诚。生平句比喻自己像淇园之竹一样,能够坚守节操,依仗辛勤。而需贤二句,则表达了自己虽然也想为君王效力,但因为地远言轻,难以让君王了解到自己的德才。
注释详情»
王汝舟简介: 王汝舟(1034-1112),字公济,晚年号云溪翁,婺源武口(今江西婺源)人。他于皇祐五年中进士,后历任舒城县知县、南剑州知州、建州知州、虔州知州以及京东路转运判官等职务。王汝舟擅长治政,在所任职的地方做出了卓越的治绩,因此被称为“循吏”。 后来,王汝舟历任河东、河北、江西转运使等职务,最终担任夔州路提点刑狱的官职。他在官场上深得赞誉,并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文学兴趣,手校书万余卷。王汝舟的著作有《云溪文集》共一百卷,不幸已经失传。但在《全宋诗》和《全宋文》中都有其诗和文分别收录,其中《全宋文》收录了他的文三篇,《全宋诗》收录了他的诗八首。 政和二年,王汝舟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他长期致力于治政工作和文学创作,留下来的作品对于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宋代文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被誉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人和清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