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拼音译文赏析

  • chū
    sài
  • [
    qīng
    ]
    lín
  • jūn
    yìng
    chàng
    dāo
    huán
    shì
    miè
    chū
    guān
  • zhī
    jiě
    shā
    chǎng
    weí
    guó
    guǒ
    shī
    hái

原文: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相关标签:爱国

译文及注释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汉字译文:

军歌应该唱大刀环,发誓要消灭胡奴,出关打败他们。
只要为国家而死在沙场上,何必再用马革包裹尸体回家。
注释:
军歌:军中唱的歌曲。

大刀环:环形的大刀,是古代军队中常用的武器之一。

誓灭胡奴:发誓要消灭胡人(指北方游牧民族)。

出玉关:指出关打仗,玉关是古代西北边境的一座关隘。

沙场:指战场。

马革裹尸:古代战争中,将士死后用马皮包裹尸体,以便运回故乡安葬。

还:归还,指将士的尸体运回故乡安葬。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拼将热血洒疆场》这首七言诗,表达了作者徐锡麟革命热情和牺牲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首先,在历史背景方面,这首诗是写于1906年,当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间的过渡期,外国列强瓜分中国领土、剥削中国人民,清政府的统治也日益腐败。作为爱国志士的徐锡麟,从北方游历归来后,深刻认识到中国境内的形势,他在这首诗中写下战斗的呼声,表达了对反清斗争的信心和支持,激发了广大革命者的反抗精神。 其次,在现实意义方面,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所写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捐躯,不计后果的追求理想的决心。徐锡麟的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豪情,充满了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鼓舞了广大革命者投身革命事业的信心和勇气。 最后,在艺术表现方面,这首诗语言雄浑,情感激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准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一股革命激情的洋溢,同时也对愚昧落后的封建社会和外来侵略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总之,《拼将热血洒疆场》这首边塞诗是徐锡麟反清斗争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现了作者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鼓舞了广大爱国志士为实现强国富民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决心。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徐锡麟、出征、战士、军歌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译文及注释详情»


徐锡麟简介: 徐锡麟(1873年-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出生于浙江山阴(今绍兴)。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地主绅商家庭,由私塾老师教导,在学习算术、天文等方面表现出色。后来,他先后考取廪生、副举人等功名。 徐锡麟常宣传革命思想,对清廷怀有仇视之情。由于他的行为可能会对其父亲产生连累,其父亲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同时表示脱离父子关系。 徐锡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烈士之一,他积极参与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建设,倡导反帝反封建运动,为中国的民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在不到35岁的年龄就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短暂而宝贵的一生。


徐锡麟 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