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中散》拼音译文赏析

  • zhōng
    sàn
  • [
    nán
    beǐ
    ]
    yán
    yán
    zhī
  • zhōng
    sàn
    ǒu
    shì
    běn
    cān
    xiá
    rén
  • xíng
    jiě
    yàn
    xiān
    lún
    zhī
    níng
    shén
  • liú
    xún
    shān
    qià
    yǐn
  • luán
    yǒu
    shí
    shā
    lóng
    xìng
    shuí
    néng
    xún

原文: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译文及注释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中散:指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偶世:不随俗流;本自餐霞人:本来就是食霞的仙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形解:指理解事物的本质;验默:指通过默想来领悟;吐论:指发表见解;知凝神:指思考时精神高度集中。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立俗:指不随俗流;迕流议:指与众不同;寻山洽隐:指寻找隐居的山林;沦:指沉迷于隐居生活。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鸾翮:指凤凰的羽翼;铩:指羽毛脱落;龙性:指龙的本性;谁能驯:指没有人能够驾驭龙的本性。整句话意为:凤凰和龙都有自己的本性,有时难以被驾驭。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解验默仙”指他通过修行自身,领悟道理,得到了超脱自我的体验,而“吐论知凝神”则表达了他的见解精深、思想严谨,修为高深。整首诗通过对嵇康个性和修道成仙的描述,凸显了他不合世态的刚烈,以及对于自然与道的追求,反映出作者对于追求真理与自由的人生态度。 本文是一篇关于颜延之《五君咏》中第二首咏嵇康的鉴赏文章。文章全面介绍了嵇康的生平和思想,并分析了诗中所体现的嵇康的个性和修道成仙的追求。作者通过深入解读诗意和语言,突显出诗中对于嵇康不合世态的倔强性格、对于自然与道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于真理与自由的向往。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明晰,言简意赅,值得一读。 鉴赏详情»


颜延之简介: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家族背景深厚,曾祖父含是右光禄大夫,祖父约是零陵太守,父亲显则是护军司马。 颜延之虽然出生在名门望族,但是由于家庭困难,他的成长过程并不顺遂。少年时期,他居住在陋室之中,但他热爱读书,勤奋苦读,探究经史百家之学,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其文学才华得到了磨练和锤炼。而他的文章之美也因此在当时文坛中冠绝一时,与谢灵运齐名被誉为“颜谢”。 颜延之擅长写诗、赋、散文等多种文体,作品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出他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文学造诣。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桃源行》、《田家元日》等。 颜延之性格开放豁达,嗜酒好乐,但不拘泥礼法,有时会放纵自己。直到三十余岁,他犹未婚娶,不护细行。最终,颜延之在生命的旅途中于南朝宋中兴元年(456年)去世,享年73岁。他留下的丰厚文学遗产对于中国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