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往年同在鸾桥上,见倚朱阑咏柳绵。
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
译文及注释:
往年一同在鸾桥上,看见倚着朱栏杆吟咏柔软的柳枝。
今天独自来到芳香小径,更没有人的踪迹,只有苔藓覆盖。
心中感到悲伤,因为分别已有三千里,回想起来已有四五年。
想必在他乡也会遇到美好的节日,但也一定会怀抱着暗自悲凄。
注释:
往年:以往的岁月。
鸾桥:传说中仙女常在此桥上游玩,故名。
朱阑:红色的栏杆。
咏柳绵:吟咏柳树柔软的枝条。
独来:独自来到。
香径:芳香的小路。
人迹:人的足迹。
苔钱:指生长在地上的苔藓。
伤心阔别:心中感到悲伤的离别。
三千里:指远离的距离。
屈指思量:指用手指头数数,表示时间的长短。
四五年:指时间的长短。
料得:猜想。
他乡:异乡。
遇佳节:遇到美好的节日。
怀抱:心中的感受。
暗凄然:内心感到悲伤。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诗以寒食游园为背景,借此追思往日与情人在园中相约时的缱绻柔情。全诗透露出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悲伤。
首句“鸾桥”点明了约会的地点,暗用了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中的故事。接下来的描述更是细腻动人,女子斜靠在红色桥栏上,与诗人在一起歌咏柳絮。这里也暗用了《世说新语·言语》中的典故: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在一场竞赋中,用指女子赋得雪落柳絮一句,博得谢安称赏。
作者不断回想与情人在园中的美好时光,缅怀往事,抒发内心的愁思。他描述自己当时的心境如 “绿丝绳”,似乎在情人的丝丝牵挂中不能自拔,感受到的只有无尽的孤独和思念。
整首诗深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和深爱情人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孤独。其纯净的词汇、优美的语言和意蕴深远的意象,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篇感人至深的佳作。
鉴赏详情»
韩偓简介: 韩偓,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生于公元842年,卒于公元923年。他出生于陕西万年县(今湖北樊川),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兴赋诗送给他的姨夫李商隐,李商隐赞赏他的诗比“雏凤清于老凤声”。 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来,他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等职务,成为一位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官员。但是,由于与时弊不合,他曾多次请辞,最终于光启二年(890年)离职,回到家乡。 在他的文学创作中,韩偓善于以自然景物为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诗歌作品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也广泛涉猎古文、经史典籍等方面,著有《玉山集》、《虞秋集》等书。 韩偓一生涉猎广泛,才情卓越,影响深远。他的具体逝世时间是公元923年。其作品和思想对于唐代文化和后世文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