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屏风》拼音译文赏析

  • cǎo
    shū
    píng
    fēng
  • [
    táng
    ]
    hán
  • chù
    píng
    fēng
    fēn
    míng
    huái
    怀
    zōng
    suī
    duō
    chén
    rǎn
    yóu
    jiàn
    hén
    nóng
  • guài
    shí
    bēn
    qiū
    jiàn
    hán
    téng
    guà
    sōng
    ruò
    jiào
    lín
    shuǐ
    pàn
    chéng
    lóng

原文: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译文及注释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在哪里有一屏风,清晰地显现出怀念素素的足迹。尽管有很多尘埃染污,但仍能看到浓重的墨痕。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奇石奔流的秋涧,寒藤缠绕在古松上。如果让它们临水畔,每个字都可能变成龙。
注释:
何处:在哪里
一屏风:一面屏风
分明:清晰明了
怀素:唐代书法家怀素,以草书著称
尘色:尘土的颜色
染:沾染
墨痕:墨迹
浓:深重
怪石:奇形怪状的石头
奔:流动
秋涧:秋天的山涧
寒藤:冬天的藤蔓
古松:古老的松树
临水畔:在水边
字字:每个字
恐成龙:怕变成龙,形容书法过于激昂奔放。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屏风是一种室内器具,其除了作为隔断空间和隔离风的功能外,还常常在其上绘画或书写文字,因此,屏风也具有书画艺术价值。这首诗似乎在歌颂“屏风”,实则是在赞美怀素的草书作品,以其生动、精辟的语言形式,深刻地描绘了怀素草书的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以及其无穷的生命力。本诗是唐代之物,为论书名篇之一,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怀素,字藏真,长沙人,原姓钱,幼年出家为僧。生卒年月不详,据推测活动年代应在唐代中叶,即公元八世纪。怀素曾拜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为师,并勤奋好学,最终成为狂草书法的代表大师。怀素以笔运如骤雨急旋,随手万变,而合乎法度,成为一代大师。他的草书名盛一时,其留存下来的墨迹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和《千字文》等,皆系草书,其中以狂草《自叙帖》最为出众。怀素的草书在晚唐、五代时期更为世所珍爱,价值连城。 此外,本诗的作者韩偓不仅精于诗歌创作,也有一定的书法造诣。宋代《宣和书谱》卷十载有记述:“考其(指韩偓)字画,虽无誉于当世,然而行书亦复可喜。尝读其《题怀素草书诗》(即《草书屏风》)云云,非潜心字学,其作语不能迨此”。由此可见,韩偓在艺术上的造诣同样值得称道。 鉴赏详情»


译文
你从哪里得到这一个屏风?上面分明有怀素书法的踪迹。虽然有很多灰尘、颜色的沾染,但还能够见到墨痕的浓重。写的字的点就像怪石奔向秋天的山涧,字的竖和勾的笔画就像寒枯的古藤倒挂在古松下。如果把屏风放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蛟龙,游到水里去了。 译文详情»


韩偓简介: 韩偓,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生于公元842年,卒于公元923年。他出生于陕西万年县(今湖北樊川),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兴赋诗送给他的姨夫李商隐,李商隐赞赏他的诗比“雏凤清于老凤声”。 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来,他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等职务,成为一位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官员。但是,由于与时弊不合,他曾多次请辞,最终于光启二年(890年)离职,回到家乡。 在他的文学创作中,韩偓善于以自然景物为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诗歌作品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也广泛涉猎古文、经史典籍等方面,著有《玉山集》、《虞秋集》等书。 韩偓一生涉猎广泛,才情卓越,影响深远。他的具体逝世时间是公元923年。其作品和思想对于唐代文化和后世文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