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译文及注释:
日出时,太阳从东方升起,高达一丈;人间的万事万物都非常微小,如同毛发一般细小。野夫看到不公正的事情时会愤怒,他的内心像是磨损了万古的刀一样。
注释:
日出扶桑:日出东方,扶桑指日本,表示太阳升起的景象。
一丈高:一丈约等于3米,形容太阳升起的高度。
人间万事细如毛:形容人间的事情繁多琐碎,细微如毛。
野夫:指生活在野外的人。
怒见不平处:遇到不公正的事情时感到愤怒。
磨损胸中万古刀:形容内心的痛苦和不满,如同刀子在心中磨损一般。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此篇鉴赏为介绍一首名为《磨损胸中万古刀》的唐诗,该诗作者佚名,收录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五中。诗歌雄奇豪放,富有强烈的抒怀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是一首表达正义感的自然之作。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述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后,人间纷繁复杂的事物开始发生,以此引出他内心的不平之事。他看到身边发生了很多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比如善良的人遭受欺压、贫穷的人被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等,这让他愤懑不平,怒火中烧,“磨损胸中万古刀”,表达出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质疑。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外族侵扰的混乱时期。诗人是一位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诗人,他一直坚持着正义感和是非感,这种感觉像是珍藏在他的胸怀深处一把“万古留传”的宝刀,当时的尚义行侠精神,仍像刀光熠烁、气势如虹,但由于社会的压抑,诗人却不得不渐渐地放弃了这把刀。整篇文章通过介绍这首诗的意义、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特点,深入解读了该诗的内涵和表达方式,让读者更好地领略到唐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人世间纷繁复杂多如牛毛(niú máo)的事便开始一件件发生。很多不平之事发生在周围,心里充满了愤怒,于是不断对它们进行抨击,但不平事太多,多得把胸中那把与不平之事相抗争的“刀”都渐渐地磨损了。
【注释】:
- 牛毛:形容事情繁琐、复杂。
- 不平:不公正、不合理的情况。
- 刀:比喻抗争的精神武器。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叉简介: 刘叉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出生年份、字号和籍贯等资料均不详。据史料记载,他活跃在唐代元和年间,以其“任气”的风格而著称,喜欢评论时人。 韩愈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他擅长接待天下才士,刘叉因此前往拜访,并赋《冰柱》、《雪车》等二诗,被誉为不亚于卢仝、孟郊的杰出诗人。 然而,后来因为刘叉对韩愈的谄媚之词深感不满,攫取其为墓铭所得之金而离去,归回齐鲁,而刘叉的后续身世则无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