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译文及注释: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桑树枝条上没有叶子,土地上长出了烟雾,箫管声迎接着龙神,响彻在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红色的门户里有几处歌舞,但仍担心春天的阴雨会淹没管弦乐声。
注释:
桑条:指桑树的枝条。
无叶:指桑树没有叶子。
土生烟:指土地上长出的野草。
箫管:一种吹奏乐器。
迎龙:指迎接龙神。
水庙:指供奉水神的庙宇。
朱门:指豪门大户的门。
几处:几个地方。
歌舞:指歌唱和舞蹈。
犹恐:仍然担心。
春阴:春天的阴天。
咽:指声音低沉。管弦:指乐器声音。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文章是一篇鉴赏文章,主要讲述了一首古代诗歌《观雨》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作者以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景和思想感情的对比为线索,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整篇文章笔触含蓄委婉、形象真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文章开场就点明全文主题为“观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描写了富贵人家与农民的生活差异,表现出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诗歌中“桑条无叶”、“土生烟”等描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和对农业的严重影响,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旱情的严重性。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揭示了民间祈雨的场景和内心感受。在龙王庙前,人们敲锣打鼓,“箫管迎龙”,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然而,这样的场景只是强颜欢笑,祈求雨水的内心焦急并未消失。这种对比手法,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百姓内心的焦虑与期盼。
文章最后,作者对比了这首古代诗歌和《水浒传》中的著名民歌“赤日炎炎似火烧”之间的异同之处。将两者从主题、语言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观雨》这首古代诗歌描绘了春旱的特点,用含蓄委婉的笔调描绘出民间祈雨场景及内心情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总之,这篇文章通俗易懂,文字流畅,通过对一首古代诗歌的深入分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对于封建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认识。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龙王庙前,人们敲锣打鼓,祈求龙王普降甘霖。而富贵人家却处处观赏歌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注释】:
1. 龙王:古代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水神,被认为掌管水的运行和水旱的转换。
2. 甘霖:指一场及以上的连续降雨,对于缓解干旱和补充地下水有较好的作用。
3. 富贵人家:指富人和有权有势之家,这里主要是在描绘其与百姓不同的生活状态。
4. 管弦乐器:主要指传统的中华乐器,如箫、笛、琵琶、二胡等。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约简介: 这位宗室名叫萧存博(或作在博),是唐朝郑王元懿的玄孙,其父亲是勉子。他曾担任过兵部员外郎的职务。萧存博有着很浓的画癖,尤其喜欢书法和绘画。 据传说,萧存博曾听闻一个士人家里有一幅由张璪所绘的松石幛子,于是他前往购买,发现其中只有两幅双柏一石的图案,非常惋惜。由此,他就创作了《绘练记》等文学作品,广为流传,深受当时雅士的欣赏。 萧存博的书法和绘画都很精湛,尤其擅长楷书和隶书,并且也很善于画梅花。他还曾经书写过萧子云的壁画,并被李约所得,崔备为之记,约自己也写下了文赞。此外,萧存博还在家中开设了“萧斋”,并且其书画成果被收录在多部古籍中,如《唐书宗室世系表》、《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和《图绘宝鉴补遗》等。萧存博的生卒年份并不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