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物情良可见,人事不胜悲。
莫恃朝荣好,君看暮落时。
译文及注释:
物情良可见,人事不胜悲。
莫恃朝荣好,君看暮落时。
物情:指自然景色和物品的情况。良:美好。可见:可以看到。
人事:指人的生活和遭遇。不胜悲:无法承受悲伤之情。
莫:不要。恃:依赖。朝荣:指早期的荣誉和地位。好:喜欢。
君:指读者或听者。看:观察。暮落:指晚年的衰落和消逝。时:时候。
注释:
物情:指自然界的事物和景象。
良可见:指自然界的美好景象可以被人们看到。
人事:指人类社会中的事情和变化。
不胜悲:表示感到悲伤和无奈。
莫恃:不要依赖。
朝荣:指早期的成功和荣耀。
好:指喜欢、依赖。
君:指读者或听众。
看:指观察、认识。
暮落:指晚年的衰落和消逝。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刘庭琦、注释、佚名1、恃依赖
根据您提供的内容,这里为您整理和补充注释如下:
1. 恃:依赖,倚仗。指一个人因为有某种特定的条件或者背景,而产生了对某种事物过度自信的想法,以至于无法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例如:“他~着自己的家世,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2. 暮:指傍晚、黄昏的时间。太阳从天空中落下,天色渐暗的时候称为“暮”。与日出相对。例如:“他喜欢在~时散步,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五绝诗《木槿树》是一首历史悠久、广为传诵的经典之作,作者佚名。在这首小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木槿树和题武进文明府厅的场景,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展现出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相互渗透与交融。
首先,诗人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精心布局,刻画出了一幅静美的画面。他用“十年生死两茫茫”来形容时间的长河无情地流逝,用“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诗人将目光转向木槿树,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这颗树的挺拔、茂盛和细节,从而凸显出自然美的壮丽和力量。
其次,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抒情和议论等元素以丰富诗歌的内涵。他用“岁月如梭”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反映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变幻。此外,诗人通过描绘武进文明府厅的传统气息,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推崇。
总之,《木槿树》这首五绝诗以其雄奇瑰丽的意境、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扣人心弦的感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这首诗还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然美、人文美和中华文化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赏析详情»
刘庭琦简介: 刘庭琦,唐朝明皇时期的人物,官至万年尉。他生卒年份不详。开元八年(720年),他上奏禁止王公与外人交往,但他本人却经常与岐王范饮酒并赋诗,因此被贬为雅州司户。 刘庭琦精通书法学问,擅长用笔娴熟,书法风格流畅优雅。他曾参与编纂《旧唐书·岐王范传》和《书史会要》,因其才华出众而备受称道。 除此之外,关于刘庭琦生平事迹的资料较为有限,仅知道他是唐代一位具有文学造诣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