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温庭筠的诗《登幽州台歌》是他在归途中所作。据《全唐诗》记载,此诗写于唐武宗会昌元年,时温庭筠从长安东归吴中旧乡,到达扬州后逗留了较长时间。在秋天,他从扬州渡江至润州(今江苏镇江),途中路过丹阳开圣寺,因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可以看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温庭筠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当时的唐朝正值会昌年间,国势日趋衰败,社会混乱,人民生活困难。而温庭筠本人则在这样的环境下离开了长安,回到了故乡吴中。在路上,他不仅亲身感受到了沿途风景的美丽和变化,还目睹了许多社会现象的丑陋和荒凉,这种体验自然会影响他的诗歌创作。
丹阳开圣寺也是温庭筠的诗歌创作的重要背景之一。这座寺庙建于三、四百年前,历经风雨沧桑,留下了许多人们前来朝拜的美好记忆,但如今已经衰败寥落。在这样凄美的环境中,温庭筠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抒情气息的《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所表达的对时间流逝、岁月更替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之情,也与寺庙的历史沉淀有一定的关系。
总之,《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丰富多彩,与温庭筠本人的亲身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这些背景不仅赋予了这首诗以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厚度,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诗文: 路分谿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出寺马嘶秋色里,
向陵鸦乱夕阳中。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
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