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新·白海棠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在1839年,顾太清与一群闺中密友仿效《红楼梦》中的情节,成立了一个诗社,命名为“秋红吟社”。此时的顾太清已经不在荣王府居住,而是独自在外。当时,太清和他的朋友们的诗题是“咏白海棠”,而这个诗题也恰巧来自于《红楼梦》的启发。 在《红楼梦》中,白海棠曾经被写作为林黛玉的代表花,象征着她的柔弱和寂寞。顾太清可能因为对《红楼梦》中这些形象的深刻印象,选择了白海棠作为他们诗社的课题,也许是想要在自己的青春岁月里,以此表达出他对情感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建立诗社和选择诗题这样的文学活动在清代时期非常流行,在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正如太清和他的朋友们所做的那样,他们通过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诗歌作品,相互学习和切磋,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文学作品。 因此,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到,太清和他的朋友们在巧妙地利用《红楼梦》的启示下,积极地参与文学活动并进行了深度思考,展示了清代文人对美学和艺术的高度追求,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诗文: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