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的赏析

赏析
这篇词的作者不详,但其构思、用意和表达都非常精妙。该词以景入情,揭示出了作者内心对于被俘流亡的徽钦二帝及其未归的忧虑与怀念之情。 首先,从“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气逼人”这一开头就能看出词人道路险阻,旅途艰辛;然而,词人并没有想到自己温暖的家,而是“遥知易水寒”,这显示出他怀念北方极端寒冷之地的二帝,更体现了他对他们被抓走和苦痛的关注。 接着,“同云深处望三关”,词人向北远望,寄望于三个关口(淤口关 、益津关、瓦桥关),这使得整篇词又增添了一层特别的历史色彩。这些关口早在五代时期即已成为中原与契丹的分界线,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 通过这三关的想象,词人将自己内心的悬念合理地传递给了读者。接下来,词人描述了二帝生活的极端恶劣的环境:“二帝蒙尘之处,上有沉沉之彤云,下有重重之关山。”这句话不仅仅描述了北方地区天地的艰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二帝流亡和生活条件的真正担忧。 最后,“天可老,海能翻,要消除靖康之耻却是难上加难”。这句话道出了词人对于历史背景下的国家状况与民族命运的思考。正如这一句所示,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即使历史在未来某一天开始变老,海水依然会涌动,但是恢复南宋的荣光,拯救国家的历史难题,却是异常困难的。这些字构成了一句警示,一个对孤悬于茫茫历史长河中、自惭形秽的国家和人民的警醒,表达出了词人对这一时代的思考和担忧。 总之,这篇词以极其深切、温情的笔触,通过对江南江北、易水、三关、东北大地及二帝生活情境的描写来表达了词人对于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切和思考。


诗文: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